| [1] | 伍红雨, 邹燕, 郭尧,等. 广东气候年景的客观定量化评估[J]. 大气科学学报, 2020, 43(3):516-524. | 
																													
																						| [2] | 杜尧东, 余勇, 林继生. 开发广东空中水资源的战略思考[J]. 广东气象, 2003(3):40-44. | 
																													
																						| [3] | ZHOU Y Q, CAI M, TAN C, et al. Quantifying the cloud water resourc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20, 34(6):1242-1255. DOI    
																																					URL
 | 
																													
																						| [4] | 潘卫华, 余永江, 罗艳艳,等. 基于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的福建水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 2021, 39(4):577-584. | 
																													
																						| [5] | 韩辉邦, 张小军, 张博越,等. 柴达木盆地GPS大气可降水量精度检验及其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20, 38(1):50-57. | 
																													
																						| [6] | 康晓燕, 马学谦, 韩辉邦,等. 1981—2015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2017, 35(6):975-983. | 
																													
																						| [7] | 强安丰, 汪妮, 解建仓,等. 三江源区大气可降水量时空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J]. 干旱气象, 2019, 37(1):22-30. | 
																													
																						| [8] | 黄小燕, 王圣杰, 王小平. 1960—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J]. 气象, 2018, 44(9):1191-1199. | 
																													
																						| [9] | 王怀娟. 中国区域大气水汽变化的分析与模拟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5. | 
																													
																						| [10] | 王娜, 顾伟宗, 邱粲,等. 山东夏季空中水汽分布和水汽输送特征[J]. 高原气象, 2021, 40(1):159-168. DOI
 | 
																													
																						| [11] | 蔡淼. 中国空中云水资源和降水效率的评估研究[D]. 北京: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3:11-18. | 
																													
																						| [12] | CAI M, ZHOU Y Q, LIU J Z,et al. Quantifying the cloud water resource:methods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iagnosis and cloud model simulation[J].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20, 34(6):1256-1270. DOI    
																																					URL
 | 
																													
																						| [13] | 石晓兰, 杨青, 姚俊强,等. 天山山区水汽和云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 10(2):50-56. | 
																													
																						| [14] | 晓东, 黄建平, 李积明. 基于主动卫星遥感研究西北地区云层垂直结构特征及其对人工增雨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12, 30(4):529-537. | 
																													
																						| [15] | 林丹. 成都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 36(3):330-335. | 
																													
																						| [16] | 孙仲毅, 靳冰凌, 王敏,等. 2008年6—8月河南空中云水资源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4):55-59. | 
																													
																						| [17] | 张海宏, 石明明, 吴昊,等. 基于ERA-Interim 资料的青海省空中云水资源评估[J]. 干旱气象, 2021, 39(4):569-576. | 
																													
																						| [18] | 尹宪志, 王毅荣, 庞朝云,等. 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潜力研究新进展[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 14(6):134-140. | 
																													
																						| [19] | SHEN Y, ZHAO P, PAN Y. A high spatiotemporal gauge-satellite merged precipitation analysis over China[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2014, 119(6):3063-3075. DOI    
																																					URL
 | 
																													
																						| [20] | 蔡淼, 周毓荃, 欧建军,等. 三维云场分布诊断方法的研究[J]. 高原气象, 2015, 34(5):1330-1334. DOI
 | 
																													
																						| [21] | 林良勋, 冯业荣, 黄忠,等. 《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9 | 
																													
																						| [22] | 陈光学, 段英, 吴兑. 《火箭人工影响天气技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8:135. | 
																													
																						| [23] | 陈宝君, 李爱华, 吴林林,等. 暖底对流云催化的微物理和动力效应的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 2016, 40(2):186-207. | 
																													
																						| [24] | 刘卫国, 陶玥, 党娟,等. 2014年春季华北两次降水过程的人工增雨催化数值模拟研究[J]. 大气科学, 2016, 40(4):669-688. | 
																													
																						| [25] | CHEN B J, XIAO H. Silver iodide seeding impact on the microphysics and dynamics of convective clouds in the high plains[J]. Atmospheric Research, 2010, 96(2/3):186-207. DOI    
																																					URL
 | 
																													
																						| [26] | 郭学良, 付丹红, 胡朝霞.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2008—2012年)[J]. 大气科学,2013, 37(2):351-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