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范进进, 秦鹏程, 史瑞琴, 等, 2022.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高温干旱复合灾害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40(5): 780-790. DOI
 | 
																													
																						| [2] | 高祖新, 言方荣, 202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2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3] | 黄婷婷, 林青霞, 吴志勇, 等, 2021. 黄河流域干旱时空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联性分析[J]. 人民黄河, 43(11): 52-58. | 
																													
																						| [4] | 贾艳青, 张勃, 2019. 1960—2016年中国北方地区极端干湿事件演变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34(7): 1 543-1 554. | 
																													
																						| [5] | 李崇银, 杨辉, 赵晶晶, 2019. 大气环流系统组合性异常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J]. 大气科学学报, 42(3): 321-333. | 
																													
																						| [6] | 李慧敏, 徐海明, 李智玉, 2017. 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J]. 气象学报, 75(4): 581-595. | 
																													
																						| [7] | 李建华, 高春霞, 刘必林, 等, 2023.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耳石形态的影响[J]. 海洋渔业, 45(3): 267-277. | 
																													
																						| [8] | 李玮, 段利民, 刘廷玺, 等, 2017. 1961—2015年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资源科学, 39(11): 2 153-2 165. | 
																													
																						| [9] | 李洋, 侯正阳, 张立强, 等, 2023. 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导致青藏高原中部湿地迅速扩张[J]. Science Bulletin, 68(5): 485-488. | 
																													
																						| [10] | 李忆平, 张金玉, 岳平, 等, 2022.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重大干旱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 干旱气象, 40(5): 733-747. DOI
 | 
																													
																						| [11] | 梁驹, 梁骏, 雍阳阳, 2017. 广西极端降水事件气候态及其对ENSO的潜在响应[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3(2): 117-127. | 
																													
																						| [12] | 刘屹岷, 刘伯奇, 任荣彩, 等, 2016. 当前重大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春夏气候的影响[J]. 中国科学院院刊, 31(2): 241-250. | 
																													
																						| [13] | 罗晓玲, 李玲萍, 2020. 石羊河流域干旱气候对ENSO事件的响应及预测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4(4): 46-51. | 
																													
																						| [14] | 罗晓玲, 王润元, 齐月, 2017. 石羊河流域干旱特征及预测方法探讨[J]. 江西农业学报, 29(12): 107-114. | 
																													
																						| [15] | 马露, 杨东, 钱大文, 2015. ENSO事件对山东省区域降水量及干旱指数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36(6): 666-673. | 
																													
																						| [16] | 彭艳玉, 郜倩倩, 刘煜, 2023. 厄尔尼诺对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不同持续性降水的影响[J]. 气象学报, 81(3): 375-392. | 
																													
																						| [17] | 阙志萍, 吴凡, 周军辉, 2018. 江西省2015年11月降水异常特征及其成因[J]. 干旱气象, 36(2): 263-271. DOI
 | 
																													
																						| [18] | 万云霞, 晏红明, 金燕, 等, 2023. 两次不同ENSO背景下云南冬季极端冷事件的成因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46(4): 575-586. | 
																													
																						| [19] | 汪子琪, 张文君, 耿新, 2017. 两类ENSO对中国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不同影响[J]. 气象学报, 75(4): 564-580. | 
																													
																						| [20] | 王红雷, 陈瑶, 梁艳, 等, 2012. 华东地区降水时频变化特征与ENSO关系[J]. 沙漠与绿洲气象, 6(1): 36-40. | 
																													
																						| [21] | 王莺, 张强, 王劲松, 等, 2022. 21世纪以来干旱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与展望[J]. 干旱气象, 40(4): 549-566. DOI
 | 
																													
																						| [22] | 余兴湛, 蒲义良, 康伯乾, 2022. 基于SPEI的广东省近50 a干旱时空特征[J]. 干旱气象, 40(6): 1 051-1 058. | 
																													
																						| [23] | 张鹏飞, 赵景波, 2012. 50余年来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La Nina)事件对山西省气候影响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6(2): 74-78. | 
																													
																						| [24] | 张强, 孙鹏, 程辰, 等, 2016. ENSO影响下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损失时空变化特征[J]. 水资源保护, 32(6): 6-18. | 
																													
																						| [25] | 张强, 姚玉璧, 李耀辉, 等, 2020. 中国干旱事件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气象学报, 78(3): 500-521. | 
																													
																						| [26] | 赵思文, 李俊乐, 刘多文, 等, 2016. PDO和ENSO与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8(7): 121-125. | 
																													
																						| [27] |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2006. 气象干旱等级: GB/T 20 481—200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28] | GAO C J, LI G, 2023. Enhanced seasonal predictability of spring soil moisture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for Eastern China summer precipitation under non-ENSO conditions[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40(9): 1 632-1 648. | 
																													
																						| [29] | LIU T, GAO Y Q, SONG X S, et al, 2023. A multi-model prediction system for ENSO[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6(6): 1 231-1 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