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蕾, 李鸾, 张丽, 孙大兵, 张晓忆. 1880—2020年安徽芜湖气温长序列构建及年代际特征[J]. 干旱气象, 2022, 40(5): 831-839. |
[2] |
陈笑晨, 唐振飞, 陈锡宽, 郑潮宇, 李欣欣, 杨婷. 基于CMIP6的福建省极端气温预估[J]. 干旱气象, 2022, 40(3): 415-423. |
[3] |
张国宏. 秋季巴伦支海海冰与中国京津冀地区2月气温变化的联系[J]. 干旱气象, 2022, 40(2): 187-194. |
[4] |
陈颖, 贾孜拉·拜山, 邵伟玲, 刘精. 增暖背景下北极涛动对新疆冬季平均气温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22, 40(2): 195-201. |
[5] |
陈颖, 张冬峰, 王林, 刘月丽, 王大勇. RegCM4对华北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研究[J]. 干旱气象, 2022, 40(1): 1-10. |
[6] |
王丹, 戴昌明, 娄盼星, 王建鹏. 陕西ECMWF、GRAPES_Meso和SCMOC气温预报的对比检验及订正[J]. 干旱气象, 2021, 39(4): 697-708. |
[7] |
易雪, 杨森, 刘鸣彦, 李涛, 侯依玲, 崔妍. 辽宁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干旱气象, 2021, 39(2): 252-261. |
[8] |
徐静, 刘华悦, 靳甜甜, 孙子媛, 付桂琴. 气温对秦皇岛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21, 39(2): 326-332. |
[9] |
张建军, 张剑明, 赵新宇, 廖玉芳, 范嘉智. 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21, 39(1): 8-14. |
[10] |
舒建川, 蒋兴文, 宋云帆. 西南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 干旱气象, 2021, 39(1): 15-27. |
[11] |
冯晓莉, 多杰卓么, 李万志, 申红艳, 陈冀青. 1961—2018年青海高原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21, 39(1): 28-37. |
[12] |
高娜, 孙健, 高睿娜, 王素艳. 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冬季气温月尺度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21, 39(1): 38-45. |
[13] |
马艳, 郭丽娜. 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青岛降水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20, 38(6): 920-928. |
[14] |
肖瑶, 杜明哲, 徐鹏, . 两种订正方法在河南高速公路沿线气温精细化预报中的应用[J]. 干旱气象, 2020, 38(6): 1023-1030. |
[15] |
刘新, 刘林春, 赵艳丽, 仲夏, 申紫薇, 刘诗梦. 呼和浩特市大气自净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气象, 2020, 38(4): 632-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