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廷芝, 尤莉, 古月, 2010. 2009年汛期内蒙古干旱少雨成因[J]. 干旱气象, 28(2): 167-172.
|
[2] |
陈廷芝, 尤莉, 古月, 等, 2012. 2010年夏季内蒙古干旱高温成因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6(1): 88-92.
|
[3] |
封国林, 杨涵洧, 张世轩, 等, 2012. 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初探[J]. 大气科学, 36(5): 1 009-1 026.
|
[4] |
董祝雷, 白美兰, 衣娜娜, 2018. 内蒙古夏季降水与亚洲纬向环流的联系[J]. 干旱气象, 36(2): 256-262.
DOI
|
[5] |
郭其蕴, 1983.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J]. 地理学报, 38(3): 207-217.
DOI
|
[6] |
侯琼, 乌兰巴特尔, 2006.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 气象科技, 34(1): 102-106.
|
[7] |
黄荣辉, 蔡榕硕, 陈际龙, 等, 2006. 我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气候系统变化的关系[J]. 大气科学, 30(5): 730-743.
|
[8] |
焦敏, 李辑, 王阳, 等, 2018. 2014年盛夏辽宁异常少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J]. 干旱气象, 36(5): 751-757.
DOI
|
[9] |
李栋梁, 邵鹏程, 王慧, 2013. 1951-2009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位置的地域特征[J]. 中国沙漠, 33(5): 230-238.
|
[10] |
李栋梁, 吕兰芝, 2002. 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特征与演变[J]. 中国沙漠, 22 (5): 76-81.
|
[11] |
李栋梁, 张茜, 姚慧茹, 等, 2016. 北印度夏季风与中国河套及邻近地区盛夏降水的联系[J]. 高原气象, 35(6): 1 512-1 523.
|
[12] |
李忆平, 张金玉, 岳平, 等, 2022.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重大干旱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 干旱气象, 40(5): 733-747.
DOI
|
[13] |
李崇银, 王作台, 林士哲, 等, 2004. 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北跳关系的研究[J]. 大气科学, 28(5): 641-658.
|
[14] |
李妍, 布和朝鲁, 林大伟, 等, 2016. 内蒙古夏季降水变率的优势模态及其环流特征[J]. 大气科学, 40(4): 756-776.
|
[15] |
李海英, 高晶, 张宇, 等, 2019. 内蒙古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思路[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3(4): 79-87.
|
[16] |
林纾, 李红英, 黄鹏程, 等, 2022. 2022年夏季我国高温干旱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J]. 干旱气象, 40(5): 748-763.
DOI
|
[17] |
刘炜, 赵艳丽, 2020.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2018年夏季异常多雨成因[J]. 干旱气象, 38(5): 709-715.
|
[18] |
刘炜, 赵艳丽, 冯晓晶, 2021. 内蒙古地区夏季旱涝急转环流异常特征及其预测[J]. 干旱气象, 39(2): 203-214.
|
[19] |
陆日宇, 林中达, 张耀存, 2013. 夏季东亚高空急流的变化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J]. 大气科学, 37(2): 331-340.
|
[20] |
廖清海, 高守亭, 王会军, 等, 2004. 北半球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异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异常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47(1): 10-18.
|
[21] |
娄德君, 李永生, 王永光, 等, 2022. 2020年7月黑龙江极端少雨成因初探[J]. 干旱气象, 40(3): 396-405.
DOI
|
[22] |
马清霞, 2002. 内蒙古地区2001年夏季气候特征及前兆信号分析[J]. 气象, 28(12): 11-14.
|
[23] |
马清霞, 高晶, 包福祥, 2013. 2012年汛期内蒙古大范围降水偏多成因分析[J]. 内蒙古气象, (6): 3-6.
|
[24] |
罗哲贤, 2005. 中国西北干旱气候动力学引论[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
[25] |
邵鹏程, 李栋梁, 王春学, 2015. 近50年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关系[J]. 高原气象, 34(2): 347-356.
DOI
|
[26] |
武炳义, 张人禾, 2011. 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及其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以及外强迫异常的联系[J]. 气象学报, 69(2): 219-233.
|
[27] |
武荣盛, 侯琼, 杨玉辉, 等, 2021. 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的适应性研究[J]. 干旱气象, 39(2): 177-184.
|
[28] |
杨莲梅, 张庆云, 2007.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 18(4): 452-459.
|
[29] |
姚慧茹, 李栋梁, 王慧, 2017. 1981—2012年西北东部夏季降水不同强度雨日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气象学报, 75(3): 384-399.
|
[30] |
宣守丽, 张庆云, 孙淑清, 等, 2013. 夏季逐月东亚高空急流异常对我国降水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8 (6): 781-792.
|
[31] |
张培忠, 杨素兰, 1996. 阻塞高压活动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某些地区旱涝的影响[J]. 气象学报, 54(5): 633-640.
|
[32] |
张庆云, 宣守丽, 孙淑清, 2018. 夏季东亚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内异常的环流特征及前兆信号[J]. 大气科学, 42(4): 935-950.
|
[33] |
KALNAY E, KANAMITSU M, KISTLER R, et al, 1996. The NCEP/NCAR 40-year reanalysis project[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77(3): 437-471.
|
[34] |
LU R Y, 2004. Associations among the component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system in the meridional direction[J].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Ser Ⅱ, 82(1): 155-165.
|
[35] |
LIN Z D, LU R Y, 2005. Interannual merid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in summer[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2(2): 199-211.
|
[36] |
SMITH T M, REYNOLDS R W, 2004. Improved extended reconstruction of SST (1854-1997)[J]. Journal of Climate, 17(12): 2 466-2 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