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昭萱, 张强, 孙蕊, 邓彪. 2022年西南地区极端高温干旱特征及其主要影响[J]. 干旱气象, 2022, 40(5): 764-770. |
[2] |
李想, 李国平. 四川夏季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J]. 干旱气象, 2022, 40(5): 897-907. |
[3] |
马萌萌, 左洪超, 李立程, 段济开. 青藏高原夏季风和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对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旱涝的影响及协同作用[J]. 干旱气象, 2022, 40(4): 577-588. |
[4] |
张国宏. 秋季巴伦支海海冰与中国京津冀地区2月气温变化的联系[J]. 干旱气象, 2022, 40(2): 187-194. |
[5] |
郁凌华,谢五三,熊世为,张鑫童,邢程,胡姗姗. 基于SPEI的安徽滁州市旱涝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21, 39(5): 742-749. |
[6] |
于静,王莺,高亚敏,齐佳慧,付铭. 基于MOD16产品的科尔沁草原地表蒸散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21, 39(5): 831-837. |
[7] |
高红燕,杨艳超,张曦,王丹,崔瑜,解峰. 西安市供暖期日燃气负荷预测方法[J]. 干旱气象, 2021, 39(5): 857-863. |
[8] |
武荣盛, 侯琼, 杨玉辉, 冯旭宇, 李彬, 郑凤杰. 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的适应性研究[J]. 干旱气象, 2021, 39(2): 177-184. |
[9] |
任桂萍, 魏雅鹏, 柯伟, 乔戈, 万占鑫, 梁小刚. 甘肃酒泉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沙尘天气的关系[J]. 干旱气象, 2020, 38(6): 979-986. |
[10] |
侯琼, 苗百岭, 王英舜, 董春丽. 水分胁迫对半干旱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20, 38(6): 987-993. |
[11] |
马敏劲, 苏雨萌, 丁凡, 杨屹, 黄万龙, 谈昌蓉. 兰州及其卫星城市空气污染异同及气象影响要素[J]. 干旱气象, 2020, 38(5): 834-846. |
[12] |
杨侃, 纪晓玲, 毛璐, 张肃诏. 贺兰山两次特大致洪暴雨的数值模拟与地形影响对比[J]. 干旱气象, 2020, 38(4): 581-590. |
[13] |
王龙, 宫辉力, 潘云, 苗百岭, 杨晶晶, 崔馨桐. 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的锡林浩特市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反演[J]. 干旱气象, 2019, 37(6): 979-986. |
[14] |
杨薇, 冯文, 陈有龙. 地形对海南岛冬季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J]. 干旱气象, 2019, 37(5): 781-789. |
[15] |
罗俊颉, 贺文彬, 王兆国.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 干旱气象, 2019, 37(4): 692-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