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年8月7日20:00—8日20:00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其日降雨量和夜雨阶段的小时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本文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及 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过程的演变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发生前700 hPa假相当位温(θse)偏离气候平均值2.5倍标准差,700、850、925 hPa比湿均偏离2倍标准差以上;2)稳定的地面辐合区和中低层低涡切变系统持续触发新生对流,并不断与原有对流系统合并形成“列车效应”,确保原对流系统维持发展;3)低层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交汇形成稳定的θse锋区,形成的经向暖湿上升气流与纬向次级闭合环流的上升气流共同作用,为对流系统提供稳定的能量和水汽输送;700 hPa附近的辐合风场配合中低层经向次级环流中下沉偏北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对流系统呈现准静止“后向传播”特征,有利于此次极端暴雨的形成。
李 梦, , 竹 利, , 张悦含.
四川盆地一次极端暴雨过程的演变及成因分析
[J]. 干旱气象, 2025, 43(2): 242-253.
LI Meng, , ZHU Li, , ZHANG Yuehan.
Evolution and cause analysis of an extreme rainstorm process in the Sichuan Basin
[J].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2025, 43(2): 24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