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刘晓燕, 王玉娟, 王军, 等. 青海东部雷电活动环境特征及其预报[J]. 干旱气象, 2018, 36(4): 676-683. | 
																													
																						| [2] | 曾庆锋, 力梅, 兰红平, 等. 闪电定位数据替代雷暴日人工观测初探[J]. 干旱气象, 2018, 36(5): 813-819. | 
																													
																						| [3] | 李如箭, 逯曦, 张华明, 等. 2008—2010年北京地区云地闪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 36(2):52-56. | 
																													
																						| [4] | 王延慧, 张建涛, 艾力·买买提明, 等. 2013—2016年新疆地闪活动特征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 12(2): 43-49. | 
																													
																						| [5] | 陆国俊, 熊俊, 陈家宏, 等. 广州地域1999—2008年地闪密度图及雷电参数分析[J]. 高电压技术, 2009, 34(12): 2930-2936. | 
																													
																						| [6] | 丁旻, 陈春, 张建军. 贵州省近10年地闪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1): 166-172. | 
																													
																						| [7] | 刘雪涛, 谢屹然, 许迎杰, 等. 云南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J]. 干旱气象, 2019, 37(5): 729-735. | 
																													
																						| [8] | 刘维成. 甘肃省闪电特征分析及雷电预警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3. | 
																													
																						| [9] | 刘维成, 陶健红, 邵爱梅. 甘肃和广东2008—2011年闪电特征对比[J]. 干旱气象, 2012, 30(4): 588-592. | 
																													
																						| [10] | 李照荣, 康凤琴, 马胜萍.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J]. 灾害学, 2005, 20(2): 83-88. | 
																													
																						| [11] | 张鹤, 尹东阳, 王海燕. 吉林省闪电活动特征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20, 27(3): 12-16. | 
																													
																						| [12] | 崔海华, 金晓青, 张彦勇, 等. 京津冀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J]. 干旱气象, 2017, 35(1): 36-42. | 
																													
																						| [13] | 王建兵. 甘南高原雷暴的气候特征[J]. 干旱气象, 2007, 25(4): 51-55. | 
																													
																						| [14] | 赵一飞, 张勃, 汪宝龙, 等. 近54 a来甘肃省河东地区气候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2, 29(6): 956-964. | 
																													
																						| [15] | 李照荣, 陈添宇, 康凤琴, 等. 兰州周边地闪分布特征[J]. 干旱气象, 2004, 22(2): 45-51. | 
																													
																						| [16] | 郄秀书, 余晔, 王怀斌, 等.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J]. 高原气象, 2001, 20(4): 395-401. | 
																													
																						| [17] | 郄秀书, 张其林, 袁铁. 雷电物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88. | 
																													
																						| [18] | 陈绿文, 张义军, 吕伟涛, 等. 闪电定位资料与人工引雷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 高电压技术, 2009, 35(8): 1896-1902. | 
																													
																						| [19] | 梁华, 姚延锋. 甘肃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组网分析[J]. 甘肃科技, 2008, 24(1): 77-79. | 
																													
																						| [20] | 张华明, 钱勇, 刘恒毅, 等. 山西省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监测结果对比[J]. 干旱气象, 2020, 38(2): 346-352. | 
																													
																						| [21] | 王宇, 谷山强, 姚喜梅, 等. GB/T 37047—2018《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的地闪密度总则》国家标准解读[J]. 高电压技术, 2019, 45(增刊): 45-48. | 
																													
																						| [22] | ORVILLE R E, HUFFINES G R.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NLDN results in the first decade, 1989-1998[J].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01, 129(5): 1179-1193. DOI    
																																					URL
 | 
																													
																						| [23] | CHAN H G, MOHAMED A I B. Investiga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positive cloud to ground (+CG) lightning in UMP Pekan[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2018, 179: 206-213. DOI    
																																					URL
 | 
																													
																						| [24] | 杨敏, 杨晓亮. 2007—2015年京津冀地区闪电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119-125. | 
																													
																						| [25] | 赵伟, 童杭伟, 张俊, 等. 浙江省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电网技术, 2013, 37(5): 1427-1431. | 
																													
																						| [26] | 张廷龙, 郄秀书, 言穆弘, 等. 中国内陆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雷暴电学特征成因的初步分析[J]. 高原气象, 2009, 27(5): 1006-1017. | 
																													
																						| [27] | 曾凡辉, 郭凤霞, 廉纯皓, 等. 中国内陆高原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的形成机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 19(2): 25-33. | 
																													
																						| [28] | 郄秀书, 郭昌明, 刘欣生. 北京与兰州地区的地闪特征[J]. 高原气象, 1990, 9(4): 388-394. | 
																													
																						| [29] | 张元龙, 周筠珺, 王东方, 等. 北京地区的地闪分布及回击峰值电流强度特征[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 33(6): 667-674. | 
																													
																						| [30] | 成鹏伟, 周筠珺, 赵鹏国, 等. 北京与成都城市下垫面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对比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 33(3): 326-334. | 
																													
																						| [31] | 刘岩, 李征, 康凤琴. 兰州和杭州地区闪电活动与大气不稳定参数关系的对比[J]. 干旱气象, 2010, 28(2): 142-147. | 
																													
																						| [32] | 张义军, 言穆弘, 张翠华, 等. 甘肃平凉地区正地闪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3, 22(3): 295-300. | 
																													
																						| [33] | 王学良, 黄小彦, 刘学春, 等. 2006—2007年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暴雨灾害, 2008, 27(4): 359-362. | 
																													
																						| [34] | 李江林, 余晔, 刘川.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雷暴活动特征及东亚夏季风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15, 34(6): 1575-1583.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