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蔡剑, 姜东, 2011. 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30(9):1726-1 733. | 
																													
																						| [2] | 成林, 刘荣花, 申双和, 等, 2007.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规律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30(4):61-63. | 
																													
																						| [3] | 褚桂红, 李粉婵, 王仰仁, 2018. 水肥后移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32(7):82-86. | 
																													
																						| [4] | 方文松, 刘荣花, 马志红, 等, 2008.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初探[J]. 气象与环境科学, 31(3):12-14. | 
																													
																						| [5] | 河南省气象局, 1980. 河南气候[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6] | 黄健熙, 贾世灵, 马鸿元, 等, 2017. 基于WOFOST模型的中国主产区冬小麦生长过程动态模拟[J]. 农业工程学报, 33(10):222-228. | 
																													
																						| [7] | 姜波, 2008. 内含报酬率法探讨[J]. 财会通讯:理财版 (6):50-51. | 
																													
																						| [8] | 金燕, 徐凌, 周群, 等, 2024. 基于CLDAS土壤相对湿度的云南农业干旱监测[J]. 中国农业气象, 45(1): 79-90. | 
																													
																						| [9] | 李月英, 柳斌辉, 刘全喜, 等, 2009. 河北低平原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9(2): 330-334. | 
																													
																						| [10] | 廖要明, 潘学标, 张强, 等, 2006. 逐日降水量的模拟及其在作物气候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 华北农学报, 21(增刊2): 206-212. | 
																													
																						| [11] | 林忠辉, 莫兴国, 项月琴, 2003.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综述[J]. 作物学报, 29(5): 750-758. | 
																													
																						| [12] | 米娜, 蔡福, 吴航, 等, 2025. 高温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的研究进展[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2):1-9. | 
																													
																						| [13] | 马志红, 许蓬蓬, 朱自玺, 等, 2009. 河南省冬小麦灌溉需水量及年型特征[J]. 气象与环境科学, 32(4): 60-64. | 
																													
																						| [14] | 潘兆申, 1982. 成本效益分析(下)[J]. 外国经济参考资料, 4(增刊1): 34-38. | 
																													
																						| [15] | 裴雪霞, 党建友, 张定一, 等, 2017. 不同降水年型下播期对晋南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5(4):553-562. | 
																													
																						| [16] | 秦姗姗, 侯宗建, 吴忠东, 等, 2017.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35(5):440-447. | 
																													
																						| [17] | 沙莎, 王丽娟, 王小平, 等, 2024.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甘肃省农业干旱监测方法研究[J]. 干旱气象, 42(1): 27-38. DOI
 | 
																													
																						| [18] | 王家瑞, 刘卫星, 陈雨露, 等, 2018. 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 38(10): 1 229-1 236. | 
																													
																						| [19] | 王萌萌, 董智强, 李楠, 等, 2023. WOFOST模型在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J]. 海洋气象学报, 43(3): 9-19. | 
																													
																						| [20] | 王涛, 吕昌河, 于伯华, 2010. 基于WOFOS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5(3): 475-487. DOI
 | 
																													
																						| [21] | 王星明, 褚彦琪, 杨的山, 等, 2024. 广西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J]. 节水灌溉(1): 60-68. DOI
 | 
																													
																						| [22] | 邬定荣, 欧阳竹, 赵小敏, 等, 2003. 作物生长模型WOFOST在华北平原的适用性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7(5): 594-602. | 
																													
																						| [23] | 谢文霞, 王光火, 张奇春, 2006. WOFOST模型的发展及应用[J]. 土壤通报, 37(1): 154-158. | 
																													
																						| [24] | 杨王华, 刘志娟, 巩敬锦, 等, 2024. 东北地区未来春玉米干旱风险时空分布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57(12): 2 336-2 349. | 
																													
																						| [25] | 尹本酥, 李振发, 岳蓉, 等, 2024.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关中地区旱情监测[J]. 农业工程学报, 40(17): 111-119. | 
																													
																						| [26] | 张丽华, 姚艳荣, 曹洁璇, 等, 2013. 严重冬春干旱年型不同水分运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8(增刊1):136-141. | 
																													
																						| [27] | 张丽华, 张经廷, 董志强, 等, 2023. 不同降水年型水分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J]. 作物学报, 49(9): 2 539-2 551. | 
																													
																						| [28] | 张燕, 王雪姣, 张新, 等, 2024. 北疆绿洲农业区气象干旱指数的确定及干旱特征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8(4):133-142. | 
																													
																						| [29] | 张强, 韩兰英, 王胜, 等, 2018. 影响南方农业干旱灾损率的气候要素关键期特征[J]. 科学通报, 63(23): 2 378-2 392. | 
																													
																						| [30] | 张强, 姚玉璧, 李耀辉, 等, 2020. 中国干旱事件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气象学报, 78(1): 758-773. | 
																													
																						| [31] | 张强, 陈丽华, 王润元, 等, 2012. 气候变化与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J]. 干旱气象, 30(4): 509-513. | 
																													
																						| [32] | 张向前, 曹承富, 乔玉强, 等, 2015. 不同灌水方式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30(1): 225-232. DOI
 | 
																													
																						| [33] | 朱德明, 黄粟嘉, 1991.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J]. 地域研究与开发, 10(2): 20-22. | 
																													
																						| [34] | JIANG J, ZHOU T J, 2023. Agricultural drought over water-scarce Central Asia aggravated by internal climate variability[J]. Nature Geoscience, 16(2): 154-161. | 
																													
																						| [35] | LEVIN H M, MCEWAN P J, 2006. 成本决定效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应用[M]. 金志农, 孙长青, 史昱, 译. 4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3-10. | 
																													
																						| [36] | QUIRING S M, PAPAKRYIAKOU T N, 2003. An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drought indices for the Canadian prairies[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18(1/2): 49-62. | 
																													
																						| [37] | RICHARD G A, 1998.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Guidelines for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M]. Rome: 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56: 17-64 | 
																													
																						| [38] | SOUZA A G S S, RIBEIRO NETO A, DE SOUZA L L, 2021. Soil moisture-based index for agricultural drought assessment: SMADI application in Pernambuco State-Brazil[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52:112-124. DOI:10.1016/ j.rse.2020.11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