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芳园, 杨素雨, 甄廷忠, 杨竹云, 李晓鹏, 胡勇华, 石宝灵. 云南省一次罕见飑线过程发生机制分析[J]. 干旱气象, 2025, 43(2): 265-276. |
[2] |
胡嘉缨, 赵桂香, 闫慧, 徐逸雯, 操俊伟. 复杂地形下一次飑线的组织化过程及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2025, 43(2): 289-299. |
[3] |
张琪, 李跃清, 青泉. 深厚西南涡与高原涡引起的平流层-对流层质量交换过程分析[J]. 干旱气象, 2025, 43(1): 32-40. |
[4] |
高晓梅, 丛春华, 李峰, 王世杰, 侯启, 封雅琼. 台风“温比亚”引发山东极端暴雨的锋生机制分析[J]. 干旱气象, 2024, 42(6): 854-864. |
[5] |
冯晋勤, 赖巧珍, 蔡菁. 基于雷达观测的福建暖季对流天气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 2024, 42(6): 865-877. |
[6] |
王思慜, 赵桂香, 赵瑜, 赵建峰, 申李文. 山西省两次极端大暴雪过程对比分析[J]. 干旱气象, 2024, 42(6): 900-909. |
[7] |
曼吾拉·卡德尔, 刘鑫华, 李云翔, 关文娟. 西北干旱区机场低空风切变基本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 2024, 42(3): 347-356. |
[8] |
段云霞, 崔锦, 李得勤, 王月, 班伟龙, 刘青. 东北冷涡背景下两次强降水干侵入特征对比分析[J]. 干旱气象, 2024, 42(3): 357-366. |
[9] |
魏娟娟, 万瑜, 潘宁, 肖俊安. 伊犁河谷春季极端暴雨水汽特征与不稳定机制分析[J]. 干旱气象, 2024, 42(3): 395-404. |
[10] |
覃皓, 王志毅, 郭晓薇, 刘晓梅, 朱丽云. 引发广西一次区域性暴雨的低涡发展机制[J]. 干旱气象, 2024, 42(3): 415-425. |
[11] |
周晋红, 王秀明, 田晓婷, 张泽秀, 李树文, 蔡晓芳. 山西极端暴雨环流特征及水汽异常研究[J]. 干旱气象, 2024, 42(3): 426-436. |
[12] |
鲍丽丽, 王小勇, 段秀兰, 程鹏, 谭丹, 闫昕旸, 何金梅. 2022年陇南“4·19”强对流天气成因及其对配电线路故障的影响分析[J]. 干旱气象, 2024, 42(3): 437-446. |
[13] |
郭立平, 刘姝, 李敬海, 曾妍婧. 毫米波云雷达在高影响天气中的预警应用[J]. 干旱气象, 2024, 42(3): 465-472. |
[14] |
徐莎莎, 朱欢, 蒋启进, 殷俊, 张渊. 一次飑线初始阶段的极端大风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2024, 42(2): 228-237. |
[15] |
杨旗, 张海鹏, 吴建蓉, 李昊, 曾华荣, 陆正奇. 对冬季云贵—华南准静止锋上一次多相态降水过程的模拟研究[J]. 干旱气象, 2024, 42(1): 7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