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冬冬, 赵静, 王柏林, 等, 2019. FY-2F卫星和毫米波云雷达云高观测的个例对比分析[J]. 气象科技, 47(3):495-501.
|
| [2] |
陈挺, 刘香君, 臧璇, 等, 2025. 深度特征选择方法研究综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42(7):1-11.
|
| [3] |
顾桃峰, 岳海燕, 伍光胜, 等, 2023. 毫米波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气象探测性能对比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43(1):275-283.
|
| [4] |
郭立平, 刘姝, 李敬海, 等, 2024. 毫米波云雷达在高影响天气中的预警应用[J]. 干旱气象, 42(3):465-472.
DOI
|
| [5] |
胡树贞, 曹晓钟, 陶法, 等, 2020. 船载毫米波云雷达观测西太平洋云宏观特征对比分析[J]. 气象, 46(6):745-752.
|
| [6] |
胡树贞, 陶法, 张雪芬, 等, 2022.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寒潮过程回波特征分析[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39(1):8-11.
|
| [7] |
黄兴友, 陆琳, 洪滔, 等, 2020. 利用毫米波云雷达数据反演层云微物理参数和云内湍流耗散率[J]. 大气科学学报, 43(5):908-916.
|
| [8] |
姬雪帅, 王丽婧, 郭宏, 等, 2022. 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对张家口一次雨雪天气降水相态特征的分析[J]. 干旱气象, 40(3):507-515.
DOI
|
| [9] |
李晨蕊, 伏晶, 刘维成, 等, 2022. 应用FY卫星产品分析陇东半干旱区特大暴雨事件云特征[J]. 干旱气象, 40(6):954-967.
DOI
|
| [10] |
李海飞, 乐满, 杨飞跃, 等, 2017. 基于地基云雷达资料的淮南地区冬季云宏观特征[J]. 干旱气象, 35(6):1 011-1 014.
|
| [11] |
李慧, 郑旭程, 苏立娟, 等, 2023.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云宏观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 41(3):434-441.
DOI
|
| [12] |
李郅琴, 杜建强, 聂斌, 等, 2019. 特征选择方法综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55(24):10-19.
DOI
|
| [13] |
刘光普, 黄思源, 梁莺, 等, 2019. 毫米波雷达在港口海雾观测和能见度反演中的应用[J]. 干旱气象, 37(6):993-1 004.
|
| [14] |
路志英, 王长桥, 王萍, 等, 2000. 用小波分析提取云图纹理梯度特征[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13(4):434-438.
|
| [15] |
倾鹏程, 陶法, 胡树贞, 等, 2022. 联合毫米波测云仪和全天空成像仪云分类方法[J]. 广东气象, 44(2):73-77.
|
| [16] |
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 35221—201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17] |
任丹阳, 曹梅, 王瑞英, 等, 2023. 毫米波云雷达及探空反演的云垂直结构对比分析[J]. 陕西气象(6):1-9.
|
| [18] |
宋冬昊, 王文明, 王敏仲, 等, 2025. 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对毫米波雷达云回波数据分类[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5(17):7 072-7 079.
|
| [19] |
孙学金, 刘磊, 高太长, 等, 2009. 基于模糊纹理光谱的全天空红外图像云分类[J]. 应用气象学报, 20(2):157-163.
|
| [20] |
王卫民, 徐八林, 雷勇, 等, 2024. 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降水回波的分析[J]. 气象, 50(3):291-302.
|
| [21] |
夏德深, 金盛, 王健, 1999. 基于分数维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气象云图识别(Ⅱ):灰度梯度共生矩阵对纹理统计特征的描述[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3(4):289-292.
|
| [22] |
徐路扬, 翟亮, 王媛媛, 等, 2023. 多源遥感数据在北京春季沙尘天气监测中的应用评估[J]. 干旱气象, 41(2):318-327.
DOI
|
| [23] |
杨晓, 黄兴友, 杨军, 等, 2019. 毫米波雷达云回波的自动分类技术研究[J]. 气象学报, 77(3):541-551.
|
| [24] |
余安安, 吴雪菲, 李栋, 等, 2021. 基于神经网络的毫米波测云雷达云状识别研究[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40(4):82-86.
|
| [25] |
喻皓, 2024.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基云人工智能分类器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24-28.
|
| [26] |
张德玉, 秦三杰, 魏荣妮, 等, 2024a. 天气雷达实时回波省级直显系统设计与应用[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34(11):21-28.
|
| [27] |
张德玉, 魏荣妮, 张强, 等, 2024b. 天气雷达基数据通用工具包设计与实现[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5):153-156.
|
| [28] |
张德玉, 张启超, 张强, 等, 2024c. 基于天擎的天气雷达基数据显示分析系统[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41(4):112-115.
|
| [29] |
张晋茹, 杨莲梅, 2019.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伊犁河谷两次强降雪过程云特征观测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3(5):41-48.
|
| [30] |
张艳品, 章文星, 吕达仁, 等, 2014. 卫星(IASI探测仪)观测云顶高与地基云雷达观测的对比验证[J]. 大气科学, 38(5):874-884.
|
| [31] |
张志坚, 张静, 蔡英琪, 2020. 毫米波云雷达系统观测试验结果分析[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37(3):17-20.
|
| [32] |
周著华, 白洁, 刘健文, 等, 2005. MODIS多光谱云相态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 16(5):678-684.
|
| [33] |
MING H, WANG M Z, WEI M, et al, 2021. Study on the clouds detected by a millimeter-wave cloud radar over the hinterland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in April-June 2018[J].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35(6): 1 074-1 090.
DOI
|
| [34] |
TAN Z H, WANG J, GUO J P, et al, 2024. Improving satellite-retrieved cloud base height with ground-based cloud radar measurements[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41(11): 2 131-2 140.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