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钱维宏, 张玮玮. 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J]. 大气科学, 2007, 31(6):1266-1278. | 
																													
																						| [2] | 魏凤英.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寒潮灾害的变化特征[J]. 自然科学进展, 2008, 18(3):289-295. | 
																													
																						| [3] | 王遵娅, 丁一汇. 近53年中国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J]. 大气科学, 2006, 30(6):1068-1076. | 
																													
																						| [4] | 康志明, 金荣花, 鲍媛媛. 1951—2006 年期间我国寒潮活动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29(2):420-428. | 
																													
																						| [5] | 乔雪梅, 刘普幸. 中国北方地区寒潮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冰川冻土, 2020, 42(2):357-367. | 
																													
																						| [6] | 姚永明, 姚雷, 邓伟涛. 长江中下游地区类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 2011, 37(3):339-344. | 
																													
																						| [7] | 刘晓冉, 胡祖恒, 李永华, 等. 重庆地区冬季冷暖变化及其异常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2020, 38(3):404-410. | 
																													
																						| [8] | 海云莎, 田永丽, 陈新梅. 云南寒潮时空特征及变化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增刊1):147-152. | 
																													
																						| [9] | 孟鑫, 张瑜, 李慧琳, 等. 东北冬季气温变化异常特征及其与AO的联系[J]. 干旱气象, 2017, 35(3):383-390. | 
																													
																						| [10] | 唐孟琪, 曾刚. 近30多年中国东北地区春季寒潮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原因[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 22(4):473-486. | 
																													
																						| [11] | 阎琦, 田莉, 李爽, 等. 辽宁区域性冷空气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 冰川冻土, 2016, 38(2):379-387. | 
																													
																						| [12] | 贾宏元, 程彦杰, 周翠芳. 近52年宁夏冬季极端寒冷事件的演变特征[J]. 高原气象, 2015, 34(2):455-462. DOI
 | 
																													
																						| [13] | 毛炜峄, 陈颖. 1951—2015 年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J]. 干旱气象, 2016, 34(3):403-411. | 
																													
																						| [14] | 林纾, 李丹华, 卢国阳, 等. 甘肃省春季强冷空气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延伸期预报探索[J]. 干旱气象, 2017, 35(6):934-939. | 
																													
																						| [15] | 李万荣, 张弢. 1960—2017 年河西走廊东部寒潮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19, 37(5):747-753. | 
																													
																						| [16] | 刘宪锋, 朱秀芳, 潘耀忠, 等. 近53年内蒙古寒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4, 69(7):1013-1024. DOI
 | 
																													
																						| [17] | 赵慧, 郭庆元, 马鹏程, 等. 陇东南地区近50 a 极端低温事件演变特征及环流背景[J]. 干旱气象, 2020, 38(6):900-908. | 
																													
																						| [18] | 朱晨玉, 黄菲, 石运昊, 等. 中国近50年寒潮冷空气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4(12):12-20. | 
																													
																						| [19] | 汪子琪, 张文君, 耿新. 两类ENSO对中国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不同影响[J]. 气象学报, 2017, 75(4):564-580. | 
																													
																						| [20] | CHANG C P. East Asian monsoon[M].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2004:54-106. | 
																													
																						| [21] | WATANABE M. Asian jet waveguide and a downstream extens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J]. Journal of Climate, 2004, 17(24):4674-4691. DOI    
																																					URL
 | 
																													
																						| [22] | 周星妍, 朱伟军, 顾聪. 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异常对我国寒潮活动的可能影响[J]. 大气科学, 2015, 39(5):978-990. | 
																													
																						| [23] | 李峰, 矫梅燕, 丁一汇, 等. 北极区近30年环流的变化及对中国强冷事件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6, 25(2):209-219. | 
																													
																						| [24] | JEONG J H, HO C H. Changes in occurrence of cold surges over east Asia in association with Arctic Oscillation[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5, 32:L14704. | 
																													
																						| [25] | TAKAYA K, NAKAMURA H. Geographical dependence of upper-level blocking 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intraseasonal amplification of the Siberian high[J].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5, 62(12):4441-4449. DOI    
																																					URL
 | 
																													
																						| [26] | 于波, 李桑, 黄富祥, 等. 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连续性寒潮事件对比分析[J]. 干旱气象, 2019, 37(6):954-963. | 
																													
																						| [27] | 段丽瑶, 刘爱霞, 于莉莉. 1961—2010年环渤海地区寒潮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4),54-58. | 
																													
																						| [28] | 宋善允, 彭军, 连志鸾, 等. 河北省天气预报手册[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7:135-160. | 
																													
																						| [29] | 赵玉广, 何丽华, 张南, 等. 河北省寒潮天气形势分析及预报[J]. 干旱气象, 2012, 30(1):94-99. | 
																													
																						| [30] | 赵玉广, 于长文, 何丽华, 等. 河北省寒潮的气候特征与冬季增暖[J]. 干旱气象, 2012, 30(5):244-248. | 
																													
																						| [31] | 李林, 乔媛, 孙雪琪, 等. 北京延庆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J]. 干旱气象, 2018, 36(6):936-943. | 
																													
																						| [32] | 宋晓辉, 杜亮亮, 田秀霞, 等. 1976—2016年河北邯郸寒潮活动特征[J]. 干旱气象, 2019, 37(5):754-761. | 
																													
																						| [33] | 周庆亮, 李延香, 林玉成, 等. 冷空气等级:GB/T 20484—2017[S].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7:1-2. | 
																													
																						| [34] | 陈宏, 余文韬, 徐威, 等. 天津地区冬季降水相态识别判据研究[J]. 干旱气象, 2021, 39(4):670-677. | 
																													
																						| [35] | 赵春雨, 严晓瑜, 李栋梁, 等. 1961—2007年辽宁省积雪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降水的关系[J]. 冰川冻土, 2010, 32(3):462-468. | 
																													
																						| [36] | 魏荣庆, 宗志平, 唐冶. 寒潮等级: GB/T 21987—2017[S].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7:1-2. | 
																													
																						| [37] | 王遵娅, 司东, 段丽瑶. 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 QX/T 393—2017[S].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7:1-3. | 
																													
																						| [38] | 胡钰玲, 赵中军, 康彩燕, 等. 中国南方2008年与2016年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 冰川冻土, 2017, 39(6):1180-1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