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 62-1175/P
  • ISSN 1006-7639
  • 双月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干旱气象, 2022, 40(2): 212-221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2-0212

论文

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时空特征及其环流分型

许婷婷,1, 杨霞1, 周鸿奎,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irculation type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in Xinjiang during 1981-2019

XU Tingting,1, YANG Xia1, ZHOU Hongkui,2

1. Xinjiang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Urumqi 830002, China

2. Xinjiang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Urumqi 830002, China

通讯作者: 周鸿奎(1977— ),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气象信息技术研究. E-mail:12558692@qq.com

责任编辑: 黄小燕;校对:蔡迪花

收稿日期: 2021-01-26   修回日期: 2021-04-9  

基金资助: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21xjkk1300)
新疆气象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指导性项目(MS202208)

Received: 2021-01-26   Revised: 2021-04-9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许婷婷(1989—),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与服务.E-mail:1048330331@qq.com

摘要

利用1981—2019年5—9月新疆10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1981—2019年新疆共出现100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6—8月,其中7月最多、8月次之、6月最少;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伊犁河谷平原地区、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南疆塔里木盆地及东疆平原地区。(2)进入21世纪后,新疆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强度明显增强;过程开始时间有提前趋势,结束时间有推后趋势;过程累计日数则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变化趋势。(3)造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500 hPa环流形势主要分为4类,分别为伊朗副高东伸型(占54.0%)、叠加型(占32.0%)、新疆脊型(占12.0%)、西太副高西伸型(占2.0%)。

关键词: 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 变化特征; 强度等级; 环流分型

Abstract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from 105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Xinjiang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May to September during 1981-2019,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irculation type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in Xinjiang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During 1981-2019, there were 100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in Xinjiang, concentrating in the Yili valley plain, the southern edge of Junggar basin in northern Xinjiang, Tarim basin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the plain area in eastern Xinjiang, which mainly occurred from June to August, with the most in July, the second in August and the least in June. (2)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number of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processes obviously enhanced. The start time of the processes showed an advance trend, while the end time pushed. In addition, the duration days of the processes showed a phased trend of “increase, decrease, increase”. (3) The circulation situation at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causing the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in Xinjiang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namely 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Iranian subtropical high type (accounting for 54.0%), the superposition type (accounting for 32.0%), the Xinjiang high pressure ridge type (accounting for 12.0%), and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ype (accounting for 2.0%).

Keywords: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tensity grade; circulation types

PDF (303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许婷婷, 杨霞, 周鸿奎. 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时空特征及其环流分型[J]. 干旱气象, 2022, 40(2): 212-221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2-0212

XU Tingting, YANG Xia, ZHOU Hongkui.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irculation type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in Xinjiang during 1981-2019[J]. Arid Meteorology, 2022, 40(2): 212-221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2-0212

引言

1850年至今,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多且强度增强[3-7]。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伴随着极端高温事件,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生态系统变化也随之发生[8]。高温还导致干旱事件增多,造成农牧业减产、森林及草原火险等级升高、能源消耗增多、用水紧张、人体健康受损等[9-13]一系列问题。

未来全球高温还会进一步加剧,并对更多地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14-15]。研究表明,中国高温热浪灾害范围不断扩大[16-17],极端高温天气普遍增多[18-20],且区域性差异显著[21-22]。中国高温热浪事件主要集中在南方城市,尤其在华东和华中地区[23],但区域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强度较强和频次较多的区域主要位于中国西北和东南地区[24],其中吐鲁番盆地和江南地区为中国高温日数的两个高值中心[25]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近年来极端高温事件频发,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夏季高温日数明显增加[26]。2015年7月新疆出现了罕见的高温事件,全疆105个国家站中89站出现高温,55站高温持续日数位居历史第1位,23站极端最高气温位居历史第1位,甚至海拔3544 m的天山山区大西沟站7月的日最高气温连续突破历史极值[27];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国内高温天气过程的研究多集中在过程诊断分析及预报服务要点方面[28-29],而新疆高温天气的研究则大多集中在高温的气候背景、极端高温个例和单站高温统计特征等方面[30-33],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近40 a来,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系统配置还不清晰。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1981—2019年5—9月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变化以及大尺度环流系统特征,为新疆高温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所用资料包括:(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新疆10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9年5—9月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其中位于山区的站点共17站;(2)同期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逐日5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

1.2 高温日及高温天气过程等级划分标准

采用《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等级划分》(QX/T228—2014)标准[34],进行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判识及等级划分:(1)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 ℃的天气;(2)高温日是指研究区域内某日有2成或以上的范围出现高温天气;(3)高温天气过程是指从满足一个高温日标准开始,至不满足高温日标准的前一天结束,且须持续2 d或以上,期间至少有1 d高温天气范围达到研究区域的5成或以上;(4)根据高温天气过程等级指标(RI)将高温天气过程划分为特强、强、中等和弱4个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

表1   高温天气过程等级划分

Tab.1  Classific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等级高温天气过程等级指标
特强1≤RI<2
2≤RI<3
中等3≤RI<4
RI≥4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月份以过程开始时间判定,如遇高温持续时间跨月的过程则以持续日数在两月间比例判定,如2001、2008年存在2次过程的开始时间为5月,结束时间为6月,但在6月的持续日数较长,故将其归为6月过程。经计算,1981—2019年新疆共发生100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且主要分布在6—8月。

2 高温天气过程空间分布

图1为1981—2019年6—8月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其中新疆行政边界是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9)1822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可以看出,6—8月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伊犁河谷平原地区、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南疆塔里木盆地、东疆平原地区[图1(a)],其中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南疆塔里木盆地、东疆平原地区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超过80次;伊犁州山区、阿勒泰地区、克州山区大部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不足30次;位于伊犁州南部山区、天山山区、帕米尔高原新疆境内的11个山区气象站未出现过高温天气过程。从各月空间分布来看,7月出现高温天气过程的站点最多[图1(b)],8月次之,6月最少(图略),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地区与6—8月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图1

图1   1981—2019年6—8月(a)和7月(b)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单位:次)

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ccurrence time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in Xinjiang from June to August (a) and in July (b) during 1981-2019 (Unit: times)


3 高温天气过程的时间变化

3.1 过程开始与结束时间

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开始时间差异较大[图2(a)],最早开始时间为5月29日(2008年),最迟开始时间为8月22日(2012年);且开始时间略有提前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高温天气过程开始时间次数逐旬分布[图2(b)]来看,过程开始时间7月中旬最多(20次),其次为7月上旬和7月下旬(均为17次),最少为5月下旬和8月下旬(均为2次)。高温天气过程开始时间次数逐旬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并通过P>0.05的K-S检验。

图2

图2   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开始(a、b)和结束(c、d)时间年际变化(a、c)及其次数逐旬分布(b、d)

Fig.2   The start time (a, b) and end time (c, 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a, c) and its times ten-day’s distribution (b, d) in Xinjiang during 1981-2019


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最早结束于7月8日(1995年),最迟结束于8月27日(2002年)[图2(c)];且结束日期有推后趋势,但同样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过程结束时间次数逐旬分布[图2(d)]表明,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结束时间以7月下旬为主(20次),其次为7月中旬(18次),最少为6月上旬(2次)。高温天气过程结束时间次数逐旬分布也服从正态分布,并通过P>0.05的K-S检验。

3.2 过程发生次数

3.2.1 年际变化

1981—2019年6—8月新疆共出现100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每年出现2.6次,其中2008年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最多(6次),有11 a仅出现1次过程,1991年和1993年未出现高温天气过程。可见,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较大,但总体上发生次数呈弱增加趋势[图3(a)],以每年0.03次的速率增加,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图3

图3   1981—2019年6—8月新疆不同等级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

(a)高温天气过程,(b)弱高温天气过程,(c)中等高温天气过程,(d)强高温天气过程

Fig.3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occurrence time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with different grades in Xinjiang from June to August during 1981-2019

(a)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b) weak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c) moderate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d) severe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不同等级的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年际差别较大,变化趋势也不一致。近40 a来,弱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图3(b)],共出现42次,平均每年1.1次,有15 a未出现过弱高温天气过程,其中1999—2006年出现次数比较集中,1994年发生次数最多(4次)。中等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图3(c)],以每年0.02次的速率增加,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1981—2019年过程发生次数最多,共46次,平均每年出现1.2次,其中1994—2002年及2014年后过程发生次数较高,1997年发生次数最多(4次),有10 a未出现过中等高温天气过程,出现2次中等高温天气过程的年份在2000年以前有3 a(1983、1990、1996年),2000年以后有5 a(2001、2002、2008、2011、2014年)。强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也呈增加趋势[图3(d)],以每年0.01次的速率增加,近40 a共出现11次,1988—1999年均未出现强高温天气过程。特强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图略)最少,仅在2015年出现1次。

综上所述,对不同等级的高温天气过程而言,中等及强高温天气过程均呈增加趋势,而弱高温天气过程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中等高温天气过程所占比例为46.0%,因此新疆高温天气过程总体呈弱增加趋势主要受中等强度过程影响。

3.2.2 月际变化

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6—8月(图略),其中7月最多,占总过程数的50.0%,8月次之,占28.0%,6月最少,占22.0%。从不同等级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的月际变化(图4)来看,弱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7月最多、6月次之、8月最少;中等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7月最多、8月次之、6月最少;强高温天气过程发生在7月和8月,其中8月最多;特强高温天气过程仅在7月发生1次。因此就强度分布而言,强和特强高温天气过程多发生在盛夏(7月和8月),7月弱及中等高温天气过程的发生次数最多(45.0%)。

图4

图4   1981—2019年6—8月新疆不同等级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的月际变化

Fig.4   The monthly variation of occurrence time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with different grades in Xinjiang from June to August during 1981-2019


3.2.3 年代际变化

从1981—2019年不同时段新疆不同等级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表2)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增加趋势明显,每10 a增加约6.0次,这与吴秀兰等[35]研究结果一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疆气温发生增暖突变,高温天气过程也随之增多,且强度明显增强,其中中等强度以上高温天气过程增幅较大,每10 a增加约2.5次,100次高温天气过程中强度排名前10的过程有7次出现在21世纪以后,尤其在2015年7月9—30日出现特强高温天气过程,此次过程持续了22 d,持续日数为近40 a最长,全疆105站中共89站出现高温,23站极端最高气温位居历史第1位。WMO(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发布的《2018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36]中指出,2015—2018年是有记录以来4个最热年份,全球变暖在加速。可见,新疆的变暖趋势与全球快速增温的趋势一致。

表2   1981—2019年不同时段新疆不同等级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

Tab.2  The occurrence time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with different grades in Xinjiang in different periods during 1981-2019 单位:次

时段不同等级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合计强度排名
前10的过程数
特强中等
20世纪80年代03911232
20世纪90年代01128211
21世纪00年代031215303
2011—2019年14138264
合计11146421001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3 过程日数

3.3.1 累计日数年际变化

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平均为6.6 d,最多可达22 d(2015年),最少为2 d(1986年和2008年)。图5为1981—2019年6—8月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累计日数(指当年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的累加)年际变化。可以看出,新疆高温天气过程累计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且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每年增加约0.3 d。1981—1987年累计日数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8 d·a-1,1988—1993年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较快,为-2.5 d·a-1,1994—2019年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2005—2019年增加速率较快,为0.9 d·a-1;1981—1987年、1988—1993年、1994—2019年高温天气过程累计日数平均值分别为15.3、7.8、19.9 d,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变化趋势。

图5

图5   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累计日数年际变化

Fig.5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accumulative day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in Xinjiang from 1981 to 2019


3.3.2 持续日数月际变化

6—8月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差距不大,6、7、8月平均值分别为6.1、6.8、6.6 d。从不同等级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的月际变化(表3)来看,特强高温天气过程在近40 a仅出现1次,持续日数为22.0 d,发生在7月;6、7、8月弱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分别为2~6 d、3~7 d、2~5 d,平均值分别为4.3、4.4、3.7 d;中等高温天气过程6月持续日数最长可达7~16 d,平均为9.8 d,7月次之,持续日数为5~13 d,平均为7.2 d,8月最短,持续4~8 d,平均为6.0 d,可见6月高温天气过程需持续7 d以上才能达到中等强度等级,否则为弱高温天气过程;强高温天气过程月变化不明显,7月、8月持续日数分别为8~11 d、7~15 d,平均值分别为10.0、11.7 d。另外,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持续日数与过程强度关系密切,弱、中等、强、特强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2、7.4、11.1、22.0 d,即过程强度越强,持续日数越长。

表3   1981—2019年6—8月新疆不同等级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的月际变化

Tab.3  The monthly variation of duration day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with different grades in Xinjiang from June to August during 1981-2019

过程等级过程发生
次数/次
过程平均持续日数/d
6月7月8月6—8月
特强10.022.00.022.0
110.010.011.711.1
中等469.87.26.07.4
424.34.43.74.2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3.3 持续日数年代际变化

表4列出1981—2019年不同时段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统计。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持续日数为6.4 d左右,持续5 d及以上、10 d及以上的过程分别有15、4次;20世纪90年代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持续日数约为6.0 d,持续5 d及以上、10 d及以上的过程分别有14、1次;21世纪00年代过程平均持续日数约为5.7 d,持续日数5 d及以上、10 d及以上的过程分别有20、2次;2011—2019年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持续日数为8.2 d,持续5 d及以上、10 d及以上的过程分别有21、9次。可见,21世纪00年代,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略有减少,但持续5 d及以上的过程次数有所增加,2011—2019年过程持续日数明显增长,且持续5 d及以上、10 d及以上的过程次数也明显增加。

表4   1981—2019年不同时段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统计

Tab.4  The statistics of duration days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in Xinjiang in different periods during 1981-2019

时 段过程数/次过程平均
持续日数/d
持续5 d及以上的
过程数/次
持续10 d及以上的
过程数/次
20世纪80年代236.4154
20世纪90年代216.0141
21世纪00年代305.7202
2011—2019年268.2219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4 高温环流特征

本文重点针对新疆1981—2019年6—8月100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500 hPa环流形势进行分类,并选取典型个例进行合成分析。由1981—2019年6—8月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影响系统分类(表5)可以看出,造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500 hPa环流形势主要分为4类:伊朗副热带高压东伸型(简称“伊朗副高东伸型”)、新疆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型(简称“西太副高西伸型”)、叠加型(该类型为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环流形势共同或交替影响),其中伊朗副高东伸型最多,占总高温天气过程的54.0%,叠加型次之,占32.0%,新疆脊型占12.0%,西太副高西伸型最少,占2.0%。伊朗副高东伸型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增多,在2011—2019年明显减少;叠加型系统在21世纪00年代前呈减少趋势,2011—2019年明显增多;新疆脊型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呈增多趋势,2011—2019年未出现。综上所述,2011—2019年伊朗副高东伸型及新疆脊型系统减少,叠加型系统增多。叠加型系统增多,考虑到该型影响系统在新疆上空维持时间增长,从而导致2011年后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日数增长。

表5   1981—2019年不同时段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影响系统分类

Tab.5  The impact system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in Xinjiang in different periods during 1981-2019 单位:次

时 段不同影响系统出现次数合计
伊朗副高东伸型叠加型新疆脊型西太副高西伸型
20世纪80年代1291123
20世纪90年代1434021
21世纪00年代1757130
2011—2019年11150026
合计543212210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4.1 伊朗副高东伸型

伊朗副高东伸型是造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最多的一种天气形势,图6(a)为该类环流型中强度排名前5的高温天气过程500 hPa位势高度场合成。在此类高温天气过程中,欧亚范围内多呈“两槽一脊”型,环流经向度较大,原来位于伊朗高原的高压主体向东移动,其中心强度基本在5880 gpm;伊朗副高东移发展的同时略有北抬,北疆地区处于高压脊控制,584 dagpm线控制了南疆大部地区。

图6

图6   伊朗副高东伸型高温天气过程(a)及2017年7月8日典型高温天气(b)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单位:gpm)

Fig.6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t 500 hPa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with 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Iranian subtropical high type (a) and in typical temperature weather on 8 July 2017 (b) (Unit: gpm)


此类天气形势下造成的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中,弱过程占57.4%,中等强度过程占35.2%,强过程占7.4%。弱过程中伊朗副高东伸位置偏西,584 dagpm线控制南疆偏西地区,易造成南疆塔里木盆地、吐鄯托盆地的高温天气;中等强度过程中伊朗副高东伸北抬,环流经向度增大,高压脊强烈发展,584 dagpm线控制伊犁河谷、南疆大部,易造成北疆沿天山一带部分地区、南疆塔里木盆地、吐鄯托盆地的高温天气;强过程中伊朗副高强烈发展,584 dagpm线移入北疆,并控制北疆沿天山一带、东疆、南疆地区,在南疆上空形成闭合的高压中心,易造成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南部、北疆沿天山一带、东疆、南疆的高温天气,且高温天气多发生在7—8月,过程持续时间通常在10 d以上。如2017年7月5—15日新疆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图6(b)],500 hPa高度场中高纬度环流为“两槽一脊”的经向环流,伊朗副高快速东移并控制南疆偏西地区;8日后,伊朗副高继续加强北抬东扩与北支高压脊同位相叠加,中心强度增强至5920 gpm,之后伊朗副高持续维持在新疆上空,稳定少动;过程结束后伊朗副高减弱南落,高温天气过程结束。此次高温天气过程造成全疆105站中85站日最高气温达35 ℃以上,74站37 ℃以上,34站40 ℃以上,3站45 ℃以上,高温范围覆盖全疆15个地(州、市)。

4.2 叠加型

图7(a)为叠加型环流中强度排名前5的高温天气过程500 hPa位势高度场合成。此类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中,西西伯利亚至中亚地区为低值系统控制,北疆地区为浅高压脊控制,伊朗副高发展东伸北抬,与北支的高压脊同位相叠加,西太副高向西发展,与伊朗副高及浅高压脊合并,并在南疆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宽广的高压带,584 dagpm线控制北疆沿天山一带、东疆、南疆地区。

图7

图7   叠加型高温天气过程(a)及2015年7月23日典型高温天气(b)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单位:gpm)

Fig.7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t 500 hPa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with the superposition type (a) and in typical temperature weather on 23 July 2015 (b) (Unit: gpm)


此类天气形势是造成特强高温天气过程的典型形势,引发的中等及以上强度过程占87.5%,易造成阿勒泰地区南部、伊犁河谷、北疆沿天山一带、南疆、东疆的高温天气过程。如2015年7月9—30日的极端高温天气过程,此次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强,全疆105站中89站日最高气温达35 ℃以上,83站37 ℃以上,50站40 ℃以上,4站45 ℃以上,其中23站极端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40站高温持续日数突破历史极值。此次高温天气过程中,伊朗副高持续发展东伸北扩,与新疆脊叠加增强,控制新疆,并在南疆形成闭合高压,高压中心强度达5920 gpm[图7(b)],后期西太平洋副高西伸,与位于南疆的高压合并,造成全疆大部地区的持续性高温天气。

4.3 新疆脊型

图8(a)为新疆脊型高温天气过程中强度排名前5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合成。新疆脊型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中,乌拉尔山至里海、咸海地区为深厚的低槽,新疆上空为高压脊,受高压脊控制,新疆大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

图8

图8   新疆脊型高温天气过程(a)及2004年6月20日典型高温天气(b)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单位:gpm)

Fig.8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t 500 hPa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with the Xinjiang high pressure ridge type (a) and in typical temperature weather on 20 June 2004 (b) (Unit: gpm)


此类天气形势造成的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以中等和弱过程为主,高温强度主要取决于新疆脊在新疆上空的维持时间及脊线的南北振幅,当高压脊维持时间长、脊线南北振幅大时,易出现中等强度过程;反之,为弱过程。此类天气形势易造成伊犁河谷、北疆沿天山一带、南疆塔里木盆地、东疆的高温天气。如2004年6月18—23日的高温天气过程[图8(b)],里海、咸海地区高压脊缓慢东移发展进入新疆,新疆脊生成且维持在新疆上空,后期西西伯利亚低值系统东移并影响新疆,过程结束。此次过程造成伊犁河谷西部、北疆沿天山一带、南疆塔里木盆地、东疆的高温天气,105站中60站日最高气温达35 ℃以上,28站37 ℃以上,4站40 ℃以上。

4.4 西太副高西伸型

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型是造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最少的一种天气形势,仅1981年和2002年出现2例,过程持续时间短,且强度弱,图9为这2次过程合成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此类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中,西西伯利亚地区为低值系统控制区,北疆上空为较平直的西风带,西太副高西伸北挺,586 dagpm线控制南疆大部,西太副高减弱西退后过程结束。此类天气形势易造成塔城地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南疆塔里木盆地、东疆地区的高温天气。如2002年8月19—22日高温天气过程中,欧洲东部至巴尔喀什湖地区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大,乌拉尔山至里海、咸海地区为低值系统控制,北疆上空为槽前西南气流控制,西太副高西伸北挺,586 dagpm线控制南疆大部地区(图略)。此次高温天气过程持续4 d,造成北疆沿天山一带、南疆塔里木盆地及东疆的高温天气,105站中64站日最高气温达35 ℃以上,32站37 ℃以上,7站40 ℃以上,1站45 ℃以上。

图9

图9   西太副高西伸型高温天气过程500 hPa位势高度场(单位:gpm)

Fig.9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t 500 hPa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es with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ype (Unit: gpm)


5 结论

(1)1981—2019年新疆共出现100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每年出现2.5次;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总体呈弱增加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后,增加趋势更明显,且过程强度明显增强。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6—8月,其中7月最多(50.0%)、8月次之(28.0%)、6月最少(22.0%),5月和9月无高温天气过程;强和特强高温天气过程多发生在盛夏(7月和8月),弱及中等高温天气过程的发生次数7月最多(45.0%)。

(2)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伊犁河谷平原地区、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南疆塔里木盆地及东疆平原地区,而在伊犁州南部山区、天山山区、帕米尔高原新疆境内的11个山区气象站未出现过高温天气过程。

(3)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开始时间有略微提前趋势,结束时间有推后趋势;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在开始和结束时间的逐旬分布上均服从正态分布。

(4)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平均持续日数为6.6 d,在1981—2019年分段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变化趋势。高温天气过程的持续日数与强度关系密切,过程强度越强,持续日数越长。

(5)造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500 hPa环流形势主要分为4类,其中伊朗副高东伸型最多,占总过程数的54.0%,叠加型次之,占32.0%,新疆脊型占12.0%,西太副高西伸型最少,仅占2.0%。2011—2019年伊朗副高东伸型系统及新疆脊型系统减少,叠加型系统增多。

参考文献

武夕琳, 刘庆生, 刘高焕, .

高温热浪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7):1029-1039.

DOI      [本文引用: 1]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及强度明显增多。据相关气象数据统计,若任由灾害肆虐,越来越多的人将死于全球热效应、疟疾、登革热和其他热相关疾病。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进展,梳理了高温热浪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讨论了高温热浪风险评估的风险性框架,提出未来可利用遥感技术构建高温热浪风险的空间评估体系,将孕灾环境的暴露度、危险性、系统脆弱性及适应性相结合,综合构建风险评估体系。针对评估因子的选择进行论述,探讨了图层叠置法、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及组合赋权法等多种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的利弊,将H-AHP与图层叠置结合的方法与简单的加减、乘除法进行对比,论述其在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中的优势,并针对高温热浪风险等级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对比,论述了不同方法适用的不同情况及其优势,为未来建立合理高温热浪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提供了方法参考,为进一步了解高温热浪危害,建立高温热浪监测、评估、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高温热浪灾害预警体系提供有利依据。

IPCC. Climate Change 2014: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Part A: Global and Sectoral Aspects: Working group II Contribution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M].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899-994.

[本文引用: 1]

MEEHL G A, TEBALDI C.

More intense, more frequent, and longer lasting heat waves in the 21st century

[J]. Science, 2004, 305(5686):994-997.

DOI      URL     [本文引用: 1]

PERKINS S E, ALEXANDER L V, NAIRN J R.

Increasing frequency,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observed global heatwaves and warm spells

[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2, 39:L20 714.

[本文引用: 1]

IPCC.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The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Working Group I Contribution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M].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741-866.

[本文引用: 1]

王素仙, 张永领, 郭灵辉, .

1981-2010年内蒙古气温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估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4):114-120.

[本文引用: 1]

韩雪云, 赵丽, 姚俊强, .

西北干旱区极端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 13(4):17-23.

[本文引用: 1]

秦大河.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J]. 中国发展观察, 2007(4):38-39.

[本文引用: 1]

邓振镛, 文小航, 黄涛, .

干旱与高温热浪的区别与联系

[J]. 高原气象, 2009, 28(3):702-709.

[本文引用: 1]

该文较系统地评述了干旱与高温热浪在定义、 标准与类型、 地理分布、 时间和强度变化特征、 危害性质和程度及其影响、 形成机制和产生原因、 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表现形式和程度、 监测和预测与预警方法与技术、 减灾技术及应对策略和防御措施等8个方面, 既对比了两者间在以上8方面的明显的差异, 也指出两者间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当高温天气频繁发生,大气降水量就会明显减少。高温加快了土壤的蒸散速度,加大了土壤水分和植株水分的散失,这种关系在夏季尤其显著。从而造成干旱的发生或加重严重程度。

冯雷, 李旭东.

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6, 33(2):182-188.

[本文引用: 1]

谈建国, 黄家鑫.

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9(4):680-686.

[本文引用: 1]

邓斌, 肖长春, 姚魏.

合肥市高温热浪对市民死亡及中暑的影响分析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 13(4):124-127.

[本文引用: 1]

邹锦明, 王艳玲, 李建东, .

益阳市高温热害评估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4):48-52.

[本文引用: 1]

金红梅, 颜鹏程, 柏庆顺, .

近70 a来中亚极端高温事件时空分布

[J]. 干旱气象, 2019, 37(4):550-556.

[本文引用: 1]

RUSSO S, DOSIO A, GRAVERSEN R G, et al.

Magnitude of extreme heat waves in present climate and their projection in a warming world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14, 119(22):12 500-12 512.

[本文引用: 1]

叶殿秀, 尹继福, 陈正洪, .

1961-2010年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9(1):15-20.

[本文引用: 1]

邢佩, 杨若子, 杜吴鹏, .

1961-2017年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特征

[J]. 地理科学, 2020, 40(8):1365-1376.

DOI      [本文引用: 1]

利用华北地区85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华北地区年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年均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多出现在华北地区的南部和西部,华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的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② 就气候平均态而言,高温初日有略提前趋势,高温终日则明显推迟;空间上,绝大多数台站的高温终日呈推迟的趋势,其中京津冀中北部地区尤为明显。③ 累计高温热浪次数、轻度和中度热浪次数均整体增加,并在1990年左右明显由少变多,重度热浪次数增加趋势更为显著;1987年之后,平均每次高温热浪事件的高温有效积温明显增加,表明高温热浪的平均强度增大。④ 不同等级高温热浪总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相近,高频次区域均集中在内蒙古西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热浪累计频次的变化趋势在内蒙和山西以增多为主,在京津冀地区以减少为主。除山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的个别站点以外,绝大多数站点的热浪平均持续天数和平均高温有效积温的变化呈增多增强趋势。总体来看,华北大部分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温日数及热浪事件明显增强,同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华北高温的区域性特征。

WEI K, CHEN W.

An abrupt increase in the summer high temperature extreme days across China in the mid-1990s

[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 28(5):1023-1029.

DOI      URL     [本文引用: 1]

YOU Q L, JIANG Z H, KONG L, et al.

A comparison of heat wave climatologies and trends in China based on multiple definitions

[J]. Climate Dynamics, 2017, 48(11/12):3975-3989.

DOI      URL     [本文引用: 1]

王颖, 刘丹妮, 张玮玮.

1951-2015年杭州市炎热高温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

[J]. 干旱气象, 2017, 35(4):611-618.

[本文引用: 1]

DING T, QIAN W H.

Geographic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regional dry and wet heatwave events in China during 1960-2008

[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 28(2):322-337.

DOI      URL     [本文引用: 1]

董丹宏, 黄刚.

中国最高、最低温度及日较差在海拔高度上变化的初步分析

[J]. 大气科学, 2015, 39(5):1011-1024.

[本文引用: 1]

黄晓军, 王博, 刘萌萌, .

中国城市高温特征及社会脆弱性评价

[J]. 地理研究, 2020, 39(7):1534-1547.

DOI      [本文引用: 1]

极端高温对人类健康与城市社会发展影响显著,如何衡量城市高温特征及其社会后果是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新命题。将社会脆弱性分析工具应用到该命题研究中,以中国29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集各城市日最高气温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建立了高温日数、高温强度、热浪频次、热浪持续时间和热浪强度等表征城市高温特征的量化指标,对1960—2016年中国主要城市高温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城市高温社会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中国城市高温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社会脆弱性评价,划分社会脆弱性等级,分析城市社会脆弱性致脆原因。结果表明:① 中国极端高温和热浪事件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城市,尤其是在华东和华中地区,尽管北方城市高温热浪事件较少,但高温强度较为突出。② 中国城市高温暴露度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而各城市的敏感性指数和适应能力指数分布较为分散。③ 中国高社会脆弱性指数城市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南和华北少部分地区;高、中、低社会脆弱性指数城市比例分别为25.3%、46.3%和28.4%。④ 社会敏感致脆型城市数量最多(46.9%),其次为高温暴露致脆型(44.3%),适应能力不足致脆型城市数量最少(8.8%),在高社会脆弱性城市中,暴露度指数贡献度最大,中、低社会脆弱性城市中敏感性指数贡献度最大,适应能力指数对城市高温社会脆弱性的贡献度较小。本研究可在灾害-社会关系研究、城市高温特征的量化表达与高温社会脆弱性评价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王艳姣, 任福民, 闫峰.

中国区域持续性高温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J]. 地理科学, 2013, 33(3):314-321.

DOI      [本文引用: 1]

采用综合考虑高温事件温度强度、持续时间和发生面积等因子的区域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regional continual high temperature event, RCHTE)判别方法和指标体系,分析中国近50 a RCHT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RCHTE发生强度和频次较多的地区主要位于中国西北(西北西部和内蒙古西部)和东南地区(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和华南南部等地),而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为RCHTE少发区;中国RCHTE发生频次、强度和影响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略呈减少趋势,90年代后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各指标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发生-突变,RCHTE增加趋势更为显著。

高荣, 王凌, 高歌.

1956-2006年中国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3):177-181.

[本文引用: 1]

陈颖, 邵伟玲, 曹萌, .

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干旱区研究, 2020, 37(1):58-66.

[本文引用: 1]

毛炜峄, 陈鹏翔, 沈永平.

气候变暖背景下2015年夏季新疆极端高温过程及其影响

[J]. 冰川冻土, 2016, 38(2):291-304.

[本文引用: 1]

吴遥, 唐红玉, 蒋兴文, .

重庆市一次特强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诊断

[J]. 干旱气象, 2019, 37(5):817-826.

[本文引用: 1]

岳岩裕, 吴翠红, 周悦, .

不同环流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特征和预报服务要点

[J]. 干旱气象, 2018, 36(6):1027-1034.

[本文引用: 1]

元慧慧, 滕军, 李杰, .

南疆夏季高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异常形势分析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12):73-79.

[本文引用: 1]

李焕, 白松竹, 王干成.

阿勒泰地区1961-2007年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变化特征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 8(3):56-60.

[本文引用: 1]

王秀琴, 段维.

新疆莫索湾高温日数统计特征

[J]. 干旱气象, 2014, 32(2):220-225.

[本文引用: 1]

苗运玲, 卓世新, 李如琦, .

新疆哈密高温气候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型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 9(2):38-43.

[本文引用: 1]

中国气象局. 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等级划分:QX/T228-2014[S]. 2014. https://www.doc88.com/p-9919671785411.html?r=1.

URL     [本文引用: 1]

吴秀兰, 张太西, 王慧, .

1961-2017年新疆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 14(4):27-34.

[本文引用: 1]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Statement on the state of global climate in 2018

[R]. Geneva: WMO, 2019.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