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艾雅雯, 孙建奇, 韩双泽, 等, 2020. 1961—2016年中国春季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44(6): 1 305-1 319.
|
[2] |
白雪梅, 张东明, 王博, 2013. 东北低温春涝春播有点犯难[J]. 东北之窗(10):11-12.
|
[3] |
胡春丽, 李辑, 郭婷婷, 等, 2021. 1961—2016年东北地区冬季寒潮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J]. 冰川冻土, 43(6):1755-1 763.
|
[4] |
姜丽霞, 王萍, 王冬冬, 等, 2019. 2013年黑龙江省春季低温特征及对主要农作物播种期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40(2): 114-125.
|
[5] |
琚建华, 任菊章, 吕俊梅, 2004. 北极涛动年代际变化对东亚北部冬季气温增暖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3(4): 429-434.
|
[6] |
刘实, 2007. 确定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的一种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 27(增刊1):10-18.
|
[7] |
刘玉汐, 任景全, 孙月, 等, 2020. 1971—2016年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变化特征及影响[J]. 干旱气象, 38(4): 647-654.
|
[8] |
穆佳, 赵俊芳, 郭建平, 2014. 近30年东北春玉米发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应用气象学报, 25(6): 680-689.
|
[9] |
唐孟琪, 曾刚, 2017. 近30多年中国东北地区春季寒潮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原因[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2(4): 473-486.
|
[10] |
王春乙, 2008. 东北地区农作物低温冷害研究[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5-42.
|
[11] |
王冀, 2003. 中国东北地区春季气温的时空特征及其低温过程的诊断分析[D]. 南京: 南京气象学院.
|
[12] |
王遵娅, 周兵, 王艳姣, 等, 2013. 2013年春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其可能原因[J]. 气象, 39(10):1374-1 378.
|
[13] |
魏凤英, 2007.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2版.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8-31.
|
[14] |
徐玮平, 孟祥新, 顾伟宗, 等, 2022. 山东春季极端低温与前冬北大西洋海温的关系[J]. 干旱气象, 40(2): 202-211.
DOI
|
[15] |
杨若子, 周广胜, 2015. 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J]. 气象学报, 73 (6): 1 141-1 153.
|
[16] |
于水, 张晓龙, 王妍, 等, 2024.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影响研究综述[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32(6): 970-985.
|
[17] |
张雯, 马阳, 王素艳, 等, 2023. 西北地区东部春夏季旱涝转换环流特征及其与大西洋海温的关系[J]. 干旱气象, 41(1):14-24.
DOI
|
[18] |
赵秀兰, 姜艳, 2018. 东北地区2013年低温春涝气候特征及对春耕春播影响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49(3):50-57.
|
[19] |
KALNAY E, KANAMITSU M, KISTLER R, et al, 1996. The NCEP/NCAR 40-year reanalysis project[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77(3):437-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