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来光.利用粒子测量系统研究云物理过程和人工增雨条件
[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236-249
[2] 李大山.人工影响天气现状与展望[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1-20.
[3] 王鹏飞,李子华.微观云物理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
35-37,183-184.
[4] 李仑格,德力格尔.高原东部春季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特征分析
[J].高原气象,2001,20(2):192-196.
[5] 李淑日,王广河,刘卫国.降水性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J].气象,2001,27(11):17-21.
[6] 黄美元,徐华英.云和降水物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
-10,218.
[7] 刘文保.冷云中冰晶浓度的分布特征[J].高原气象,1986,5
(1):53-61.
[8] 李照荣,李荣庆,李宝梓.兰州地区秋季层状云垂直微物理结
构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3,22(6):583-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