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勇, 杨莲梅, 2018. 新疆西部一次极端暴雨事件的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 37(5): 1 220-1 232.
|
[2] |
曾勇, 杨莲梅, 2020. 新疆西部“6.16”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 暴雨灾害, 39(1): 41-51.
|
[3] |
曾勇, 周玉淑, 杨莲梅, 2019. 新疆西部一次大暴雨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初步分析[J]. 大气科学, 43(2): 372-388.
|
[4] |
陈颖, 马禹, 2021. 新疆不同等级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区地理, 44(6): 1 515-1 524.
|
[5] |
冯瑶, 阿依先木·尼牙孜, 热依拉·玉努斯, 2021. 新疆哈密“7·31”极端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39(3): 426-435.
|
[6] |
胡素琴, 希热娜依·铁里瓦尔地, 李娜, 等, 2022. 南疆西部干旱区两次极端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大气科学, 46(5): 1 177-1 197.
|
[7] |
黄昕, 周玉淑, 冉令坤, 等, 2021. 一次新疆伊犁河谷特大暴雨过程的环境场及不稳定条件分析[J]. 大气科学, 45(1): 148-164.
|
[8] |
李海燕, 2014. 天山山区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综合分析及动力诊断[D]. 兰州: 兰州大学.
|
[9] |
刘晶, 周雅蔓, 杨莲梅, 等, 2019. 伊犁河谷“7.31”极端暴雨过程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研究[J]. 大气科学, 43(6): 1 204-1 218.
|
[10] |
刘晶, 刘兆旭, 张晋茹, 等, 2022. 东天山哈密地区典型暴雨事件对流触发机制对比分析[J]. 大气科学, 46(4): 965-988.
|
[11] |
吕新生, 周雅蔓, 余行杰, 等, 2021. 1961—2019年新疆暴雨山洪灾害损失的时空变化特征[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5(4): 42-49.
|
[12] |
王妮, 崔彩霞, 刘艳, 2020. 新疆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37(2): 325-330.
|
[13] |
吴国雄, 蔡雅萍, 唐晓菁, 1995.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J]. 气象学报, 53(4): 387-405.
|
[14] |
肖开提·多莱特, 2005. 新疆降水量级标准的划分[J]. 新疆气象, 28(3): 7-8.
|
[15] |
杨霞, 周鸿奎, 赵逸舟, 等, 2021. 新疆夏季暴雨精细化特征分析[J]. 气象, 47(12): 1 501-1 511.
|
[16] |
姚秀萍, 肖峰, 马嘉理, 2023. 新疆地区夏季降水研究进展与展望[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7(1): 1-9.
|
[17] |
张云惠, 于碧馨, 王智楷, 等, 2018. 伊犁河谷夏季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与水汽输送特征[J]. 暴雨灾害, 37(5): 435-444.
|
[18] |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等, 2000.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
[19] |
庄晓翠, 李博渊, 秦榕, 等, 2020. 新疆东部一次区域极端暴雨环境场特征[J]. 高原气象, 39(5): 947-959.
DOI
|
[20] |
庄晓翠, 李博渊, 赵江伟, 等, 2022. 天山南坡暖季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特征[J]. 干旱气象, 40(1): 30-40.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