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近60 a西安城市化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沈姣姣, 郝苏娟, 金丽娜, 张雅斌, 樊丹丹, 郭琦
干旱气象    2025, 43 (3): 403-41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3-0403
摘要69)   HTML1)    PDF(pc) (4959KB)(36)    收藏
研究城市化发展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可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利用1961-2022年西安城区和郊区气象站数据,采用城郊对比、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等,分析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对西安气候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UHI)在20世纪90年代后显著增强,且在冬季和春季较强。UHI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当日21:00至次日06:00和11:00-16:00为相对稳定的高值和低值时段,冬季最大值出现时间比夏季提前2~3 h,结束时间比夏季滞后2~3 h。城市化发展对最低气温(Tmin)的影响贡献率大于最高气温(Tmax),对TmaxTmin和气温日较差(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的影响贡献率均在春季最大,对平均气温(Tave)的影响贡献率在夏季最大。雨岛效应(Urban Rain Island,URI)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城市化快速期(1991—2022年)URI增强,城区中雨及以上等级降水增加,强度更强,小雨减少。浑浊岛效应(Urban Turbidity Island,UTI)和干岛效应(Urban Dry Island,UDI)均在冬季和春季较强,就全年而言,城市化快速期城区和郊区日照时数(Sunshine Duration,SD)差值的绝对值为0.73 h,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差值的绝对值为4.38%。城市化发展对SD和RH的贡献率分别在春季和夏季最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陕西道路结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风险预警模型
张宏芳, 卢珊, 沈姣姣, 张曦, 党超琪
干旱气象    2020, 38 (5): 878-885.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5-0878
摘要641)      PDF(pc) (2122KB)(2740)    收藏
高速公路交通灾害风险研究是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未来交通气象预报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1980—2017年陕西94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陕西不同天气状况下道路结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并构建陕西道路结冰风险预警模型。结果表明:陕西高速公路道路结冰在关中西北部至陕北西部宜君、长武、甘泉一带以及陕北北部神木一带有2个中心,其中雨夹雪或降雪结冰占比最大。道路结冰主要发生在11月到次年3月,初冰日陕北、关中一般出现在10月中下旬,陕南出现较晚在11月,而终冰日主要出现在3月和4月,其中1月结冰日数最多,1990年代之后道路结冰日数有减少趋势。尝试建立的陕西道路结冰风险预警模型在业务系统中能够实现自动制作,且预报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陕西省高速公路路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模型
张曦, 浩宇, 梁佳, 潘留杰, 沈姣姣, 卢珊
干旱气象    2019, 37 (6): 1028-1034.  
摘要402)      PDF(pc) (1159KB)(2077)    收藏
利用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陕西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站的路面温度、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和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云量数据,分析四季不同天空状况下路面温度的分布特征,研究路面温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四季路面温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雪后,00:00—08:00为路面结冰较易发生时段;气温是影响路面温度变化的最重要因子之一;对比路面温度实测值与预报值,回归模型对冬季路面最低温度的拟合效果较优,相关系数在0.94以上,标准差小于1,误差在±2 ℃的频率为98%。此外,模型对路面0 ℃低温预报水平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