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深厚西南涡与高原涡引起的平流层-对流层质量交换过程分析
张琪, 李跃清, 青泉
干旱气象    2025, 43 (1): 32-40.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1-0032
摘要64)   HTML14)    PDF(pc) (16907KB)(162)    收藏
为探索深厚型高原涡和西南涡系统能否引发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13年6月30日深厚型西南涡和2010年7月23日高原涡过程中的动力结构、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气块运动轨迹。结果表明:深厚西南涡和高原涡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显著的深度,其内部上升气流发展异常强烈,最高可冲破100 hPa,穿越对流层顶进入平流层;低涡形成和成熟阶段均存在较强的平流层-对流层质量交换,垂直输送项对总通量的贡献最大;异常强烈的低涡上升运动使得部分对流层空气块被输送至平流层。此结果揭示了一些新的重要事实:深厚西南涡和高原涡可引起平流层-对流层的质量交换,可能是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交换的一个新输送窗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对流层重力波的主要研究进展
陈 炜,李跃清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5-0717
3. 1959—2016年峨眉山和周边地区不同量级降水变化特征
吕 晶,李跃清,邹槟骏,江 南,李雪枫,王会兵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2-0243
4. 基于Z指数的四川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齐冬梅,李跃清,王莺,邓梦雨,任倩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5-0734
5. 西南涡统计特征研究综述
慕丹1,李跃清2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2-0175
10. 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变化及其对相邻区域气候的影响
齐冬梅, 李跃清, 李英, 陈永仁, 德庆
J4    2010, 28 (2): 113-120.  
摘要1962)      PDF(pc) (8249KB)(2611)    收藏

基于NCEP/NCAR1968~200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长期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存在10 a左右的时间尺度变化周期;(2)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偏强时,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多雨,气温偏低;当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偏弱时,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容易发生高温干旱;(3)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通过直接影响垂直上升运动场的异常,同时影响周围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强迫500 hPa副热带高压,进而影响到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的夏季气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高原季风研究主要进展及其科学意义
齐冬梅, 李跃清
J4    2007, 25 (4): 74-79.  
摘要1587)      PDF(pc) (152KB)(2449)    收藏

季风是气象界的“永恒”课题,已有数百年的研究历史。亚洲季风系统中存在着3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高原季风的若干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各阶段高原季风研究的特点。同时指出今后应进一步丰富高原季风指数定义,并对高原季风变化的物理成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南亚高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苏东玉, 李跃清, 蒋兴文
J4    2006, 24 (3): 68-74.  
摘要1540)      PDF(pc) (764KB)(3360)    收藏

简要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亚高压研究工作的若干主要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南亚高压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基本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