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一次对流暴雨过程中的特征分析
王文波, 李晓利, 曹云飞, 杨明, 高晓梅, 杨萌
干旱气象    2025, 43 (4): 627-63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4-0627
摘要34)   HTML1)    PDF(pc) (29799KB)(43)    收藏

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在短时降水的临近预报预警中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常规气象观测、区域站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及风廓线雷达组网数据,对2023年山东入汛以来首场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受高空槽、低涡、低空急流及中尺度切变线共同影响,6月27日为暖区对流,28日以低涡引发的短时强降水为主;强降水主要位于中尺度切变线右侧的正涡度平流区及辐合中心上空,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垂直配置为强对流发生提供动力条件;1 km以下超低空风场变化对强降水具有指示意义,低空急流下探及水平风脉动与降水强度呈一定正相关;强降水前1.0 h内低空急流指数与垂直风切变明显增强,降水结束前风切变迅速减弱,近地层出现强切变,风廓线雷达在识别短时强降水临近特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王文波,高晓梅,李晓利,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的风廓线雷达特征
王文波, 高晓梅, 李晓利, 王世杰, 杨萌
干旱气象    2020, 38 (1): 109-116.  
摘要438)      PDF(pc) (2009KB)(2371)    收藏
利用3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6年2月12—13日鲁中地区出现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雨雪天气是由低涡和地面气旋共同作用造成的一次回流降水过程,强降水出现在气旋中心的北侧冷区中,925 hPa和近地面气温下降到0 ℃以下是雨转雪的重要标志。(2)1 km以下超低空风场变化是降水开始的信号,低层冷垫强度的变化决定降水相态的转变,降雪时雷达最大探测高度比降雨时有明显下降;低空切变指数在降水开始和结束时会出现较大幅度增大,降雨持续阶段低空切变指数的小幅增加与雨强增强相对应。(3)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不仅能体现降水强度的变化,同时也能反映降水相态的变化,降雨转雨夹雪转降雪过程中近地面的垂直速度逐渐变小。(4)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和信噪比随高度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两者的变化能够反映降水强度的变化,均具有零度层亮带特征,亮带的消失对应降雪的开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