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东南沿海一次近云区湍流事件的数值模拟与产生机制研究
何沛霖, 吴迪, 王柯化, 李克南
干旱气象    2024, 42 (6): 922-93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6-0922
摘要154)   HTML1)    PDF(pc) (33605KB)(326)    收藏

研究近云区湍流对于提高飞机颠簸预报能力,保障航空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V4.3.1模式对我国福建省上空一次中等强度近云区湍流事件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天气尺度背景和颠簸指数进行检验,分析此次湍流事件的形成原因;借助不考虑湿过程的敏感试验,研究云系演变对湍流产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湍流事件主要受东南沿海地区冷高压外围低层云区影响,高层南支急流逐渐向东移至湍流区上方,垂直风切变较强,伴有对流层顶折叠现象。高分辨率模拟能够合理再现湍流期间环流背景。颠簸指数(Ri数和NCSU1)对本次湍流事件的强度和位置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湍流区附近的惯性不稳定与湍流耗散动能(Turbulent Kinetic Energy,TKE)大值区均分布在云区周围,受云区影响,湍流区内纬向风增量自南向北逐渐增强,经向风增量自西向东减弱,贡献了负绝对涡度,云顶高度附近的上升气流影响了上方湍流区局地风场;下沉气流经云顶与饱和湿空气混合稀释,引起惯性不稳定,最终导致湍流事件发生。而无云时湍流区TKE消失,垂直风切变减弱,两种颠簸指数也未能诊断出湍流事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吉林省玉米干旱风险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穆佳, 吴迪, 刘洋, 王冬妮, 任景全
干旱气象    2024, 42 (4): 498-50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4-0498
摘要196)   HTML5)    PDF(pc) (4000KB)(536)    收藏

气候增暖背景下,干旱对吉林省玉米生产影响最大,准确评估玉米干旱风险,能够为保障吉林玉米生产安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吉林省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玉米发育期和产量资料,构建干旱风险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相对气象产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各发育阶段干旱风险指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播种至出苗期干旱风险最高,乳熟至成熟期干旱风险最低。干旱风险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呈负相关关系,且在抽雄至乳熟期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吉林西部最大综合干旱风险指数普遍在2.5以上,能够造成7成玉米减产;吉林中部最大综合干旱风险指数在2.0左右,灾损率可达5成。在吉林省西部和中部,抽雄至乳熟期干旱风险指数、综合干旱风险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当综合干旱风险指数较小(0.0~2.0)时,相对气象产量正负值不确定性较大。当综合干旱风险指数较大(2.0~4.0)时,相对气象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玉米灾损率明显增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