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强降水诱发陇南电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预警方法研究
孙涛, 李玥, 王津, 李晓琴, 何金梅, 赵文婧, 吕玫霞
干旱气象    2024, 42 (5): 813-82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5-0813
摘要139)   HTML6)    PDF(pc) (33150KB)(456)    收藏

陇南输电线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易发,严重威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为有效提升陇南电网防灾减灾能力,选取2018—2022年5—10月降水数据,利用降水分布特征和有效雨量致灾概率评估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利用信息量-层次分析耦合模型评估孕灾环境暴露度,利用地质灾害脆弱性简化评估模型评估承灾体脆弱性,并以陇南±800 kV青豫线、祁韶线为例,利用地质灾害个例检验强降水诱发电网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效果。结果表明,陇南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局地性强,发生频次自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灾情点大多发生在较高和高危险性区域。地质灾害灾情点大多位于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区域,易发坡向为北坡、南坡并以凸型坡为主,旱地、中度及以下植被覆盖度区域地质灾害易发,67.4%的灾情点位于较高暴露度以上区域。陇南±800 kV青豫线、祁韶线电线杆塔不处于极高暴露度与极高脆弱性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模型能够捕捉到较密集的地质灾害事件,有效雨量致灾概率对降水诱发的地质灾害预警效果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22年陇南“4·19”强对流天气成因及其对配电线路故障的影响分析
鲍丽丽, 王小勇, 段秀兰, 程鹏, 谭丹, 闫昕旸, 何金梅
干旱气象    2024, 42 (3): 437-44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3-0437
摘要250)   HTML6)    PDF(pc) (53187KB)(751)    收藏

配电线路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下,易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而发生故障。2022年4月19日午后,受大风、雷电等高影响天气影响,陇南市13条配电线路先后出现故障。利用陇南市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极大风速和闪电定位数据以及风云4A(FY-4A)红外云图、探空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对电网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以雷电、雷暴大风天气为主,西和、礼县、武都、康县等县(区)出现大面积用户停电和电力负荷损失等不利影响。(2)强对流发展主要受高原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在“上冷下暖”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由地面辐合线触发较强的雷暴大风天气;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也显示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与地面雷暴大风相吻合。(3)陇南市配电线路故障范围分布与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间和过境路径基本一致,利用逐10 min极大风速和闪电定位数据,探讨得出当极大风速值超过15.0 m·s-1、或正地闪电流强度超过43 kA、或负地闪电流强度超过26 kA时,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Logistic回归和神经网络的甘肃省道路结冰预警模型研究
鲍丽丽, 程鹏, 王小勇, 何金梅, 闫昕旸, 尹春, 李晓琴, 赵文婧
干旱气象    2024, 42 (1): 137-145.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1-0137
摘要238)   HTML1)    PDF(pc) (7091KB)(927)    PDF(mobile) (7091KB)(20)    收藏

为更好地开展公路交通道路结冰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利用甘肃省道路结冰高发区路段(甘肃武威以东)的交通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分析道路结冰空间分布特征,探讨道路结冰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神经网络算法构建道路结冰预警模型。结果表明:甘肃省道路结冰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其中00:00—10:00和22:00—23:00(北京时)出现道路结冰的频率较高。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对未发生结冰事件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分别为91.9%和96.2%;针对发生结冰事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低,为31.6%,而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可达44.6%,说明2种模型对道路结冰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黄河兰州上游流域近4 a汛期降水变化特征
何金梅, 李照荣, 闫昕旸, 李红
干旱气象    2019, 37 (6): 899-905.  
摘要324)      PDF(pc) (2418KB)(1962)    收藏
黄河兰州上游流域近4 a汛期降水变化特征何金梅1,李照荣2,闫昕旸1,李红2(1.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甘肃兰州730020;2.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利用2015—2018年5—9月黄河兰州上游地区327站小时降水资料,定义了降水过程次数等特征量,分析该地区7个流域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兰州上游流域汛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有很好的一致性,以2018年最多,2015年最少;空间分布上都是青海东南部的龙羊峡以上流域最多,甘肃中部的刘家峡—兰州流域最少。(2)同一流域由于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大小不同等原因,各支流降水日数差异较大,特别是龙羊峡以上流域和洮河流域表现最为明显。(3)流域内降水次数日变化特征有双峰单谷型、单峰单谷型和平缓型三种形态;降水总次数、小时平均降水量大于2 mm的次数、小时最大降水量大于20 mm的次数一天中都是在傍晚后增多,且强降水出现时间多发生在19:00左右。(4)近4 a中流域内最大降水过程出现在大夏河流域,持续时间最长的降水过程在湟水河流域,小时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大夏河流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CUACE模式在兰州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中的检验订正
何金梅1,刘抗1,王玉红2,张培燕1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3-0495
6. 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闫昕旸,王文,何金梅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4)-01-0087
7. 甘肃民勤春季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
何金梅, 张 杰, 王 勇
J4    2008, 26 (3): 39-43.  
摘要1857)      PDF(pc) (353KB)(2849)    收藏

用民勤气象站1976~2005年春季沙尘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气象条件、水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民勤地区的沙尘天气大多发生在中午至傍晚,持续时间一般在1~2 h。沙尘天气总的发展趋势在减少,它与降水量之间有很好的反相关性;民勤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气候背景、石羊河流域来水的大幅度减少、水资源不合理的开采与利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等方面的影响都造成该地春季沙尘天气较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服务
何金梅, 王冬梅, 李晓霞
J4    2006, 24 (1): 48-52.  
摘要1707)      PDF(pc) (211KB)(2779)    收藏

利用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20 个气象站1971 ~ 2004 年气候资料,分析了大雾天气的地域分布及其天气气候特征,得出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大雾天气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而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季节、昼夜和局地性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不同路段的大雾天气划分为不同的预报服务期,为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大雾预报服务提供依据。利用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20 个气象站1971 ~ 2004 年气候资料,分析了大雾天气的地域分布及其天气气候特征,得出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大雾天气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而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季节、昼夜和局地性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不同路段的大雾天气划分为不同的预报服务期,为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大雾预报服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