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竹利,卢德全,廖文超,郑淋淋. 连续两次飑线大风成因对比分析[J]. 干旱气象, 2021, 39(5): 796-806. | 
																																																																																																																																																
																					| [2] | 冯瑶, 阿依先木·尼牙孜, 热依拉·玉努斯. 新疆哈密“7·31”极端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2021, 39(3): 426-435. | 
																																																																																																																																																
																					| [3] | 舒建川, 蒋兴文, 宋云帆. 西南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 干旱气象, 2021, 39(1): 15-27. | 
																																																																																																																																																
																					| [4] | 王佳津, 张琪, 张涛, 龙柯吉, 师锐, . 成都两次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低空风场特征[J]. 干旱气象, 2021, 39(1): 87-95. | 
																																																																																																																																																
																					| [5] | 刘炜, 赵艳丽.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2018年夏季异常多雨成因[J]. 干旱气象, 2020, 38(5): 709-715. | 
																																																																																																																																																
																					| [6] | 任余龙, 张铁军, 柳媛普, 吴晶. 夏季风过渡区下垫面非均匀性对一次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J]. 干旱气象, 2020, 38(5): 755-763. | 
																																																																																																																																																
																					| [7] | 齐亚杰, 陈敏, 仲跻芹, 范水勇, 刘瑞婷, 郭淳薇. RMAPS-ST耦合城市冠层模式后对华北地面气象要素的短期预报评估[J]. 干旱气象, 2020, 38(5): 859-868. | 
																																																																																																																																																
																					| [8] | 杨侃, 纪晓玲, 毛璐, 张肃诏. 贺兰山两次特大致洪暴雨的数值模拟与地形影响对比[J]. 干旱气象, 2020, 38(4): 581-590. | 
																																																																																																																																																
																					| [9] | 柳龙生, 许映龙. 孟加拉湾风暴“罗纳”对我国华南地区强降水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20, 38(2): 271-279. | 
																																																																																																																																																
																					| [10] | 曾勇, 杨莲梅, 张迎新. 伊犁地区一次罕见特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J]. 干旱气象, 2020, 38(2): 290-300. | 
																																																																																																																																																
																					| [11] | 唐林, 李琼, 黎祖贤, 蔡淼, 蔡荣辉, 高沁. 一次积层混合云云系微物理结构数值模拟与增雨条件分析[J]. 干旱气象, 2020, 38(1): 100-108. | 
																																																																																																																																																
																					| [12] | 徐娟娟, 郝丽, 刘嘉慧敏, 郭大梅, 赵强. 2018年1月陕西区域性暴雪过程诊断[J]. 干旱气象, 2020, 38(1): 117-125. | 
																																																																																																																																																
																					| [13] | 马有绚, 李万志, 王丽霞, 白文蓉, 王紫文. 基于SPI的青海省春季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环流诊断[J]. 干旱气象, 2020, 38(03): 362-370. | 
																																																																																																																																																
																					| [14] | 郑婧, 陈娟, 徐星生, 许彬. 一次低空急流加强下的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 2020, 38(03): 411-422. | 
																																																																																																																																																
																					| [15] | 张芹, 苏莉莉, 张秀珍, 袁静, 周树华, 王善芳. 山东一次暖区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和触发机制[J]. 干旱气象, 2019, 37(6): 933-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