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冯瑞, 杨丽萍, 侯成磊, 等, 2022. 基于随机森林的陕西省西安市近地表气温估算[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44(1): 102-113. | 
																													
																						| [2] | 何萍, 江艳萍, 李矜霄, 等, 2017. 城市化对云南高原楚雄市近年来雨岛效应的影响研究[J]. 干旱区地理, 40(5): 933-941. | 
																													
																						| [3] | 何泽能, 张德军, 叶勤玉, 等, 2022. 近40 a重庆城市热岛特征及其与天气状况的关系[J]. 干旱气象, 40(4): 683-689. DOI
 | 
																													
																						| [4] | 金丽娜, 李雄飞, 2021. 2014—2017年西安市城市热岛、冷岛精细化时空特征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5(1): 97-102. | 
																													
																						| [5] | 金丽娜, 李雄飞, 杜萌萌, 等, 2019. 基于FY-3卫星数据的西安市城市热岛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42(4): 74-82. | 
																													
																						| [6] | 李鹏, 徐宗学, 张瑞, 等, 2020. 济南市极端降水特性与雨岛效应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6): 822-830. | 
																													
																						| [7] | 李宇, 周德成, 闫章美, 2021. 中国84个主要城市大气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 环境科学, 42(10): 5 037-5 045. | 
																													
																						| [8] | 李宇, 周德成, 闫章美, 等, 2022. 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化对局地增温的贡献[J]. 环境科学, 43(5): 2 822-2 830. | 
																													
																						| [9] | 刘小明, 闫浩文, 周亮, 等, 2020. 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扩张空间演变分析研究:以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43(3): 178-180. | 
																													
																						| [10] | 刘宇峰, 原志华, 孔伟, 等, 2015. 1993—2012年西安城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30(6): 974-985. | 
																													
																						| [11] | 彭嘉栋, 赵辉, 陈晓晨, 2017. 长沙城市化进程对局地气候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科学, 40(4): 42-48. | 
																													
																						| [12] | 尚建设, 李本亮, 孙小丽, 等, 2018. 济南市夏季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 36(1): 70-74. DOI
 | 
																													
																						| [13] | 唐晓萍, 张德军, 赵漫, 等, 2023. 近20年重庆沙坪坝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43(2): 105-112. | 
																													
																						| [14] | 王辉, 陈欣, 茹菁宇, 等, 2024. 高原山地城市降水结构演变特征及城市效应: 以昆明市为例[J]. 长江科学院院报, 41(7): 25-33. DOI
 | 
																													
																						| [15] | 王建鹏, 孙继松, 杜继稳, 等, 2009. 西安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4(4): 434-444. | 
																													
																						| [16] | 王建鹏, 孙继松, 王式功, 等, 2011. 盆地地形下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对周边降水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9(2): 168-173. | 
																													
																						| [17] | 魏凤英, 2022.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第3版. 北京: 气象出版社: 77-82. | 
																													
																						| [18] | 杨仕琪, 王冀, 窦银银, 等, 2023. 1916—2020年北京城市变迁及其与区域气候演化的关系[J]. 地理学报, 78(3): 620-639. DOI
 | 
																													
																						| [19] | 杨智威, 陈颖彪, 吴志峰, 等, 201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J]. 资源科学, 41(6): 1 154-1 166. | 
																													
																						| [20] | 姚玉龙, 2014. 西北绿洲典型城市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 
																													
																						| [21] | 郁珍艳, 樊高峰, 李正泉, 等, 2020. 基于加密观测资料的杭州城市热环境及闷热特征分析[J]. 气象科技, 48(4): 570-578. | 
																													
																						| [22] | 张君枝, 梁雅楠, 王冀, 等, 2024. 1981—2020年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47(4): 581-591. | 
																													
																						| [23] | 张树钦, 黄哲帆, 唐若莹, 等, 2022. 广东汕头市近十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2(8): 19-30. | 
																													
																						| [24] | 张文静, 吴素良, 郝丽, 等, 2019. 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分析[J]. 陕西气象(1): 18-21. | 
																													
																						| [25] | 张小玲, 刘梦娜, 青泉, 等, 2022. 1960—2018年成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及城市化贡献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42(1): 10-17. | 
																													
																						| [26] | 张渝晨, 田宏伟, 2023. 近17 a郑州城市热岛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J]. 干旱气象, 41(3): 403-412. DOI
 | 
																													
																						| [27] | 赵旋, 吴遥, 冯勇, 等, 2021. 成都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41(4): 100-107. | 
																													
																						| [28] | 赵志敏, 徐华君, 王虎贤, 2007. 城市化对“城市浑浊岛效应”影响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1(6): 7-9. | 
																													
																						| [29] | 郑祚芳, 任国玉, 2018. 北京地区大气湿度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分析[J]. 气象, 44(11): 1 471-1 478. | 
																													
																						| [30]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2024.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5-23. | 
																													
																						| [31] | 周鹏, 谢元礼, 高志远, 等, 2020. 西安市不透水面的变化及其驱动力[J]. 水土保持通报, 40(3): 274-281. | 
																													
																						| [32] | 周淑贞, 1988. 上海城市气候中的“五岛”效应[J]. 中国科学, 11: 1 226-1 234. | 
																													
																						| [33] | 周雅清, 任国玉, 2009. 城市化对华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变化趋势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8(5): 1 158-1 166. | 
																													
																						| [34] | BUO I, SAGRIS V, BURDUN I, et al, 2021. Estimating the expansion of urban areas and urban heat islands (UHI) in Ghana: A case study[J]. Natural Hazards, 105(2): 1 299-1 321. | 
																													
																						| [35] | HE X D, WANG J, FENG J M, et al, 2020. Observational and modeling stud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urban heat island and heatwave in Beijing[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47: 119169. DOI:10.1016/j.jclepro.2019.119169. | 
																													
																						| [36] | IPCC, 2021.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32. | 
																													
																						| [37] | YU X J, GU X H, KONG D D, et al, 2022. Asymmetrical shift toward less light and more heavy precipitation in a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East China: Intensification by urbanization[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9(4): e2021GL 097046. DOI:10.1029/2021GL097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