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气象 ›› 2023, Vol. 41 ›› Issue (5): 734-743.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5-0734
        
                                                                                                                            王孝慈1,2( ), 王继竹1,2(
), 王继竹1,2( ), 孟英杰1,2, 李双君1
), 孟英杰1,2, 李双君1
                  
        
        
        
        
    
        
                    WANG Xiaoci1,2( ), WANG Jizhu1,2(
), WANG Jizhu1,2( ), MENG Yingjie1,2, LI Shuangjun1
), MENG Yingjie1,2, LI Shuangjun1
			  
			
			
			
                
        
    
摘要:
为了加强对长江干线通航气象条件低能见度影响事件的了解,提高航道影响天气预报水平,利用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再分析资料(ERA5),对长江沿线51站2016—2020年的雾日时空分布特征、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长江沿线站点雾高发于11月至次年1月,其中川渝一带雾常年高发,鄂皖平原地区雾春季多发。浓雾和大雾多出现在半夜和清晨,且强浓雾通常在雾发生2 h后出现。(2)冬季,长江沿线雾集中出现在四川航段(宜宾—重庆)、重庆西南部及中部航段(重庆—万州),其次是安徽航段(安庆—和县)和江苏航段(丹徒—太仓)。(3)雾出现时,10 min平均风速通常在0~3 m·s-1,少数地方超过4 m·s-1;以偏北风为主,其次为偏东风和偏西风。(4)沿江山区雨雾占比大,浓雾频次较高,与降水呈现出较好相关性;平原地区清晨辐射雾占比较大,浓雾发生通常与降水无直接关系;东部平原地区雨雾占比基本与山区相同,但各站点波动较小。(5)出现强浓雾天气时,近地面天气形势主要有4类:低压后部型、低压槽型、弱高压型和高压底部型。其中,弱高压型是高发天气型,其次是低压槽型,低压后部型和高压底部型较为罕见。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