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岚,吴国雄.陆面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J].中国科学(
辑),2001,31(1):59-69.
[2] 马柱国,符淙斌,谢力,等.土壤湿度和气候变化关系研究中的
某些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563-568.
[3] 王介民.陆面过程实验和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从HEIFE到
IMGRASS和GAME Tibet/TIPER[J].高原气象,1999,18(3)
280-294.
[4] 胡隐樵,高由禧,王介民,等.黑河实验(HEIFE)的一些研究成
果[J].高原气象,1994,13(3):225-236.
[5] 马耀明,王介民,Massimo M.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非均
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J].气象学报,1999,57(2):178-189.
[6] 吕达仁,陈佐忠,王庚辰,等.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
作用问题———IMGRASS计划初步结果[J].地学前缘,2002,
(2):307-320.
[7] Zhang Qiang,Song Lian-chun, Huang Rong-hui.Characterist
of hydrologic transfer between soil and atmosphere over Gobi ne
oasis at the end of summer[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003,20(3):442-452.
[8] 张强,卫国安,黄荣辉.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动量和感热总体
输送系数[J].中国科学(D辑),2001,31(9):783-792.
[9] 张强,曹晓彦.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J]
气象学报,2003,61(2):219-225.
[10]张强,周毅.敦煌绿洲夏季典型晴天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及小
气候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6):717-723.
[11]胡隐樵,高由禧.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
的一些新认识[J].气象学报,1994,52(3):285-296.
[5] 翟盘茂,任福民.我国最高最低温度变化规律研究[A].丁一汇
主编.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
社,1996.18-24.
[6] 谢庄,曹鸿兴.北京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J].气象学
报,1996,54(4):501-507.
[7] 张家宝,邓子风.新疆降水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7
225-226.
[8]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42-76.
[9] 王宇.本世纪昆明气温异常及突变分析[J].高原气象,1997.16
(1):73-80.
[10] 蒋淑芳,李小泉.近三十余年我国气候异常的初步分析[J].气
象,1985,11(7):20-24.
[11] 王绍武,龚道溢,陈振华.近百年中国的严重气候灾害[J].应
用气象学报,1999,10(增刊):4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