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夏令: 2021年10月初北方致灾性持续暴雨及水汽极端性分析
1
2021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
2014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基于MJO的延伸预报
1
2011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两次极端强降水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对比分析
1
2023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孟加拉地区夏季水汽变化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联系
1
2023
... 水汽条件是影响降水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郭静妍和肖栋,2023),为了探究低频水汽条件在降水过程中的影响,图7和图8分别给出低频水汽通量异常及水汽通量散度异常32.5°N—45.0°N平均的时间-经度剖面和110°E—120°E平均的时间-纬度剖面.从图7看出,水汽通量异常主要表现为自东向西递减,水汽通量散度异常则表现为东传特征,可见低频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为东部洋面,形成降水的动力因素则是自西向东传播而来,这与前面对流层高层异常环流中心移动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从图8可以看出,水汽输送通量异常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并有明显的北传特征,水汽主要自南向北输送,但是在10月上旬和11月中旬,水汽通量异常输送有2次明显的南退,使得11月中旬后水汽很难到达30°N以北地区.实况中也可以看到在第一次南退后京津冀地区降水过程的降水量有一次明显减少,11月中旬之后京津冀地区降水量再次减少,在此之后京津冀地区无明显降水过程.水汽通量散度异常在低纬度地区表现为自南向北传播,在中纬度地区则表现为自北向南传播.京津冀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受到自北向南移动的异常环流系统影响. ...
北半球夏季大气低频振荡演变特征及其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
2
2021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 从京津冀地区2021年秋季逐日降水量时间序列(图2)可以看出,该年秋季降水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逐日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内变化,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其中,9月4—6日、18—20日、24—26日及10月3—7日和11月6—7日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持续时间多在3 d以上;9月4、19、20日及10月5、6日和11月7日降水量均超过20.0 mm,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在9月19日(43.1 mm).长时间连阴雨天气往往与大气的低频变化关系密切,考虑到边界效应,采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逐日降水量数据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图3).可以发现,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降水量主要有2个显著周期,分别为7~8 d和10~20 d,30~60 d周期也存在,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为了明确影响京津冀地区降水的主要低频周期,计算不同周期的方差贡献,考虑到30~60 d周期也是大气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之一(尹志聪和王亚非,2011;郝立生等,2021),同时计算了30~60 d周期的方差贡献.从低频方差贡献可见,10~20 d周期方差贡献最大(44.0%),7~8 d和30~60 d周期方差贡献分别为19.7%和19.4%,远小于10~20 d周期方差贡献,可见在2021年秋季,河北省降水主要受10~20 d低频振荡周期影响. ...
华北平原夏季降水准双周振荡与低频环流演变特征
2
2015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本文只是针对2021年秋季低频环流演变对降水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于10~20 d低频振荡的预报作用还需要结合具体气候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验证.许多研究(尹志聪和王亚非,2011;郝立生等,2015;韩世茹等,2021)指出,10~20 d低频振荡与30~60 d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均有显著影响,二者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影响也是气候预测工作的关注重点,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未来将从热带印度洋、北大西洋及西北太平洋等区域的海洋信号入手,研究低频振荡的年际差异及信号来源,将针对不同低频周期作用下降水的差异进行分析,从10~20 d与30~60 d周期的不同传播能力与影响范围的角度来分析其对京津冀地区降水的影响,为不断提高对京津冀地区降水的认识和预报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
淮河流域夏季持续性降水与15-30天低频振荡的联系及前期信号
1
2015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江淮流域夏季低频降水的前期预报信号
2
2021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 本文只是针对2021年秋季低频环流演变对降水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于10~20 d低频振荡的预报作用还需要结合具体气候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验证.许多研究(尹志聪和王亚非,2011;郝立生等,2015;韩世茹等,2021)指出,10~20 d低频振荡与30~60 d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均有显著影响,二者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影响也是气候预测工作的关注重点,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未来将从热带印度洋、北大西洋及西北太平洋等区域的海洋信号入手,研究低频振荡的年际差异及信号来源,将针对不同低频周期作用下降水的差异进行分析,从10~20 d与30~60 d周期的不同传播能力与影响范围的角度来分析其对京津冀地区降水的影响,为不断提高对京津冀地区降水的认识和预报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
2016 年秋季中国南方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及海温影响
1
2021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我国10-30天延伸期预报技术进展与发展对策
1
2019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广东省降水的多尺度时空投影预测方法
1
2018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近46年京津冀地区“夏雨秋下”现象及成因初探
1
2019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强降水过程气候态季节内振荡及其在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
1
2013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基于季节内振荡的延伸预报试验
1
2012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山西秋季一次极端暴雨过程的异常特征分析
1
2021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大气低频振荡在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进展
1
2012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1994年中国华南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的研究
1
2000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2021年夏季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1
2022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011年秋季河南持续降水的低频环流特征
1
2014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
2008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自回归统计模型在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
1
2008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2010年以来华西秋季降水量年代际增多原因初探
1
2020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京津冀“7·5”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环境条件及中尺度特征
1
2022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冬季长江下游地区气温低频振荡和低温天气的延伸期预报研究
1
2021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低频环流系统的一种统计预报方法
1
2011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1996年冬季一次南方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分析及诊断
1
2020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江淮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和海气背景场的关系
3
2011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 从京津冀地区2021年秋季逐日降水量时间序列(图2)可以看出,该年秋季降水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逐日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内变化,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其中,9月4—6日、18—20日、24—26日及10月3—7日和11月6—7日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持续时间多在3 d以上;9月4、19、20日及10月5、6日和11月7日降水量均超过20.0 mm,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在9月19日(43.1 mm).长时间连阴雨天气往往与大气的低频变化关系密切,考虑到边界效应,采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逐日降水量数据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图3).可以发现,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降水量主要有2个显著周期,分别为7~8 d和10~20 d,30~60 d周期也存在,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为了明确影响京津冀地区降水的主要低频周期,计算不同周期的方差贡献,考虑到30~60 d周期也是大气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之一(尹志聪和王亚非,2011;郝立生等,2021),同时计算了30~60 d周期的方差贡献.从低频方差贡献可见,10~20 d周期方差贡献最大(44.0%),7~8 d和30~60 d周期方差贡献分别为19.7%和19.4%,远小于10~20 d周期方差贡献,可见在2021年秋季,河北省降水主要受10~20 d低频振荡周期影响. ...
... 本文只是针对2021年秋季低频环流演变对降水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于10~20 d低频振荡的预报作用还需要结合具体气候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验证.许多研究(尹志聪和王亚非,2011;郝立生等,2015;韩世茹等,2021)指出,10~20 d低频振荡与30~60 d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均有显著影响,二者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影响也是气候预测工作的关注重点,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未来将从热带印度洋、北大西洋及西北太平洋等区域的海洋信号入手,研究低频振荡的年际差异及信号来源,将针对不同低频周期作用下降水的差异进行分析,从10~20 d与30~60 d周期的不同传播能力与影响范围的角度来分析其对京津冀地区降水的影响,为不断提高对京津冀地区降水的认识和预报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
1
2019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Variabilities of the spring river runoff system in East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s to precipit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1
2009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phases identified by nonlinear multivariat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based self-organizing map (ESOM) analysis
1
2017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Near-global impact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on rainfall
1
2006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Lanczos filtering in one and two dimensions
1
1979
... 对京津冀地区170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降水平均值序列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再通过Lanczos滤波器进行带通滤波(Duchon,1979),提取10~20 d振荡分量,并采用同位相合成等方法研究2021年秋季降水10~20 d振荡分量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1 000~300 hPa水汽通量和散度垂直积分作为整层水汽通量和散度. ...
Study of the low-frequency variability of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with the use of time depende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1
2007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and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during the boreal summer of 2018
2
2020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Reexamining the moisture mode theories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based on observational analyses
1
2020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Influence of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n rainfall extremes in southern China
1
2016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Influences of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n heat waves in monsoon Asia
1
2017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and the relative value of deterministic forecast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the contiguous United States
1
2011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Bimod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1
2012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Aspects of the 40-50 day oscillation during the northern summer as inferred from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1
1986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Real-time multivariate indices for the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ver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1
2013
... 降水天气过程不仅受高层低频环流动力扰动触发,还需要对流层低层水汽输送条件与之配合.Lee等(2013)曾采用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和850 hPa纬向风速日资料经过经验正交分解(EOF)后得出,北半球夏季大气季节内振荡(BSISO)第二模态的10~30 d振荡具有由西北太平洋向西北方向传播的特征,表明季风开始后强降水过程的动力特征和水汽来源于西北太平洋. ...
The influenc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n the 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A numerical study
1
1994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The influence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on Canadian wintertim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1
2009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Detection of a 40-50 day oscillation in the zonal wind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1
1970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Description of global-scale circulation cells in the tropics with a 40-50 day period
1
1972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on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1
2015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 to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ST anomalies
1
2008
... 2021年京津冀地区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连阴雨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量达298.3 mm,其中10月降水量多站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连阴雨导致石家庄、邯郸等多地秋玉米收获困难,影响冬小麦播种,给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秋收秋种造成巨大影响.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这一时段(温克刚和臧建升,2008;郝立生等,2015;郑国光等,2019;唐懿等,2022;郭飞燕等,2023).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地表现出秋季降水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增多特征,“秋雨”现象明显(Niu and Li,2008;Chen et al.,2009;王霄和孔海江,2014;蒋子瑶等,2021).研究发现,华西地区秋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显著,华北地区也呈现“夏雨秋下”特征(梁苏洁等,2019;徐曼琳等,2020;苗青等,2021).车少静等(2021)也指出华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异常往往与秋季某一次或几次异常偏强的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提升秋季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水平对于提高防涝抗旱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Impact of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n rainfall extremes in southeastern China and its predictability in CFSv2
1
2018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Synoptic climatology of transient tropical intraseasonal convection anomalies: 1975-1985
1
1990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An all-season real-time multivariate MJO index: Development of an index for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1
2004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Seasonality in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1
2004
... 由于大气低频振荡较天气尺度信号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因此采用大气低频振荡方法开展预报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信飞等,2008;杨玮等,2011;丁一汇和梁萍,2011;梁萍和丁一汇,2012;金荣花等,2019),大气低频振荡对于延伸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现阶段关于京津冀地区大气低频振荡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夏季(Hao et al.,2020;郝立生等,2021;许敏等,2022),对于秋季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研究表明,秋季热带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仍然会表现出北传特征,并在描述亚洲季风的季节内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Wheeler and Hendon,2004;Hsu et al.,2017;Ren et al.,2018).大气低频振荡为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加上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Lau and Chan,1986;Wang and Rui,1990;Li and Wang,1994;Zhang and Dong,2004;Kokuchi et al,2012),对秋季降水异常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2021年秋季京津冀地区异常降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大气低频环流特征,为改进秋季异常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Impact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on summer rainfall in Southeast China
1
2009
... 大气低频振荡最早由Madden和Julian(1970)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他们发现热带外地区也存在大气低频振荡,并称之为“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Madden and Julian,1972).很多学者相继开始对大气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Donald et al.,2006;Zhang et al.,2009;Matsueda and Takaya,2015;Chu et al.,2017;余汶樯和高庆九,2020;Hu et al.,2020;杨秋明,2021).研究表明,大气中普遍存在10 d以上的低频信号,并且比高频天气扰动具有更长的可预报性,是开展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重要信号来源(Galin,2007;孙国武等,2012;梁萍和丁一汇,2013).事实上,ISO不仅可以影响热带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还可以通过激发Rossby波或者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变化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天气变化(Lin and Brunet,2009;Jones et al.,2011;Hao et al.,2020).针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研究(Hsu et al,2016;陈官军,2014;韩世茹等,2021).研究表明,区域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形成受到来自热带和中高纬度地区的低频系统影响.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持续性暴雨的影响主要以暖湿气流的方式来体现(史学丽和丁一汇,2000;李春晖等,2018),而中高纬度地区大气低频系统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冷空气方面,并且会与低纬度地区的遥相关作用相联系(尹志聪和王亚飞,2011;韩世茹等,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