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钱正安,贺慧霞,瞿章,等.我国西北沙尘暴的分级标准[A].方宗义.中国沙尘暴研究「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1一10.
 [2]钱正安,宋敏红,李万元.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分布及
 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沙漠,2002 ,22 (2) :106一111.
 [3]周自江,章国材.中国北方的典型强沙尘暴事件(1954 ^-2002
 年)[J].科学通报,2003 ,48 (11) :1224一1228.
 [4]王式功,王金艳,周自江,等.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J ].地
 理学报,2003 ,58 (2) :193一200.
 [5]西北干旱区沙尘暴预警、服务系统研究课题组.我国西北地区
 沙尘暴分析「A].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主编.沙尘暴监测预
 警服务研究[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134一151.
 [6]曲绍厚.北京地区一次尘暴过程的来源[J ].环境科学学报,
 1984,4(1) :80一85.
 [7]  邱新法,曾燕,缪启龙.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
 和移动路径[J].地理学报,2001 ,56(3) :316一322.
 f8l杨东贞,王超.1990年春季两次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J ].应用
 气象学报,1995,6(1):18一26.
 [9]徐国昌,陈敏连,吴国雄.甘肃省"4.22'特大沙暴分析[[J ].气象
 学报,1979 ,37(4) :26一35.
 [10]王式功,扬德保,孟梅芝,等.甘肃省"5.5”黑风天气系统结构
 特征及其成囚分析[[J ].甘肃气象,1993 ,11 (3) :28一29.
 [11]王可丽,江颧,吴虹.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环流动力
 结构分析[J].高原气象,2002 ,21 (3) :303一308.
 [12]叶笃正,丑纪范,刘纪远,等.关于我国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
 成因与治理对策[J].地理学报,2000 ,55 (5) :513一521.
 [13]周秀骥,徐祥德,颜鹏,等. 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J].中国科学(D辑),2002 ,32 (4) :327一334.
 [14]史培军,严平,袁艺.中国北方风沙活动的驱动力分析[[J ].第
 四纪研究,2001 ,21(1) :41一47.
 [15]胡隐樵,光田宇.强沙尘暴发展与干飑线一黑风暴形成的一
 个机理分析[J].高原气象,1996 ,15 (2) :178一185.
 [16]刘树华,刘新民,高尚玉.沙尘暴天气成因的初步分析[[J ].北
 京大学学报,1994 ,30(5) :589一596.
 [17]   Zhu Fukang,Zhang  Wenqian. The dust storm in China[R].
 WMO/ TD 1998.
 [18]高庆先,李令军,张运刚,等.我国春季沙尘暴研究[[J ].中国环
 境科学,2000,20(6) :495一500.
 [19]周明焊,曲绍厚.北京地区沙尘暴过程的气溶胶特征[[J ].科学通
 报,1981 ,26 (10) :609一611.
 [20]牛生杰,章澄昌.贺兰山地区沙尘暴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物
 理因了的综合研究[J].气象学报,2002,60(2) :194一204.
 [21]丁一汇,张锦,宋亚芳.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全
 球变暖的联系[fJ ].气象,2002 ,28 (3) :3一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