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北方旱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及其归因分析
安琳莉, 黄建平, 任钰, 张国龙
干旱气象    2022, 40 (2): 169-178.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2-0169
摘要781)   HTML41)    PDF(pc) (6107KB)(2532)    收藏

基于重力反演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卫星观测数据分析中国北方旱区近20 a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并结合多种观测和模式数据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原因。结果表明,2002—2020年中国北方旱区陆地水储量以每年17.80±1.72 Gt的净速率下降。地下水、根区土壤水和表层土壤水均不同程度减少。归因分析发现:在中国北方旱区,地表升温和人为耗水等因素造成蒸散大量增加。蒸散的负向贡献超过同期降水的正向贡献,使得区域净水储量持续减少,区域水资源压力攀升。因此,需要在中国北方旱区采取更有效的节水措施和建立全面的水资源监测系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我国臭氧污染时空分布及其成因研究进展
刘楚薇, 连鑫博, 黄建平
干旱气象    2020, 38 (03): 355-361.  
摘要849)      PDF(pc) (940KB)(2589)    收藏
近年来,我国城市臭氧(ozone, O3)污染日益严重,O3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和防治工作引起了普遍重视。我国O3污染高值区出现在华东、华北,且污染在典型城市群聚集;污染事件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污染较少,大部地区O3浓度逐年上升;人为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x)是O3污染产生的重要原因,不同区域对两者敏感性不同;高温、低湿度、低风速条件有利于O3污染维持和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局地对流层O3浓度,对流层O3污染也反作用于气候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全球变暖过程中海陆增温差异特征研究进展
何永利, 丁磊, 李冬冬, 黄建平, 李昶豫, 秘鲁
干旱气象    2019, 37 (5): 703-71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9)-05-0703
摘要953)      PDF(pc) (1272KB)(2838)    收藏
全球变暖过程中,陆表平均升温幅度显著大于海表,即海陆增温差异现象。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海陆气温增幅的差异不断增大,但海陆增温比基本保持恒定,海陆增温比最大出现在中高纬地区。本文总结了全球变暖过程中海陆增温差异现象的研究现状,从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等外强迫的瞬时响应和平衡态响应两个角度介绍海陆增温差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海陆热容量差异是海陆增温差异形成的原因之一,而大气湿度与垂直减温率反馈是造成海陆增温差异的主要原因,且海表温度强迫和植被蒸腾、地表蒸发、云量、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对海陆增温差异的形成有一定贡献。模式模拟的海陆增温比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被严重低估,这可能与常绿针叶林扩张引起的反照率反馈和阻塞高压与海陆热力差异之间的反馈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全球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强度的定量评估
张艳婷,黄建平,管晓丹,郭瑞霞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2-0182
5.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项目概述与主要进展
李耀辉1,周广胜2,3,袁星4,张宏升5,姚玉璧1,封国林6,王润元1,郭铌1,张存杰6,张强7,侯威4,黄建平8,等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2-0165
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净碳交换量的特征分析
药静宇,王国印,黄建平,闭建荣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1-0088
7. 中国华北暖季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
程善俊,黄建平,季明霞,管晓丹,郭瑞霞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5-0723
8. 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特征分析
刘华悦, 葛觐铭, 黄建平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3-0405
9. 利用 GLDAS 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湿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程善俊, 管晓丹, 黄建平, 季明霞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3)-04-0641
录用日期: 2023-05-11

10. 黄土高原地区云垂直结构的激光雷达遥感研究
周 天,黄忠伟,黄建平,李积明,闭建荣,张 武
干旱气象   
11. 基于主动卫星遥感研究西北地区云层垂直结构特征及其对人工增雨的影响
丁晓东,黄建平,李积明,王天河,黄忠伟
干旱气象    2012, 30 (4): 529-538.  
摘要1702)      PDF(pc) (2041KB)(1024)    收藏

利用2007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CLOUDSAT 和CALIPSO 卫星主动遥感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3 个典型区域不同云类型的宏观及微观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祁连山和天山地区的年均总云分数分别为62. 8%, 65. 2% 和73. 4%; 3 个区域的积状云在夏秋季节发展旺盛,而层状云在冬春季节占主导地位。云层垂直方向的概率密度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和季节变化特征,其峰值位于2 ~ 6 km 之间。各个区域云液态水含量自云底向上有明显的递减趋势,夏季天山和祁连山地区低层具有丰富的云水资源,峰值分别达0. 47 mg /m 3、0. 38 mg /m3。各个区域的云液态水含量峰值以冬季最小,夏季最大。对应的液态云有效粒子半径平均值位于8 ~ 16 μm 之间。降水云的有效粒子半径随高度上升具有明显的递减趋势,而非降水云则存在较弱的增加趋势。这种云层垂直方向上的结构变化对降水有直接影响,是评估人工增雨潜力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站( SACOL)仪器通讯集成研究
张北斗, 靳秦建, 黄建平
J4    2009, 27 (1): 78-81.  
摘要1335)      PDF(pc) (530KB)(2151)    收藏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SACOL)是国内第一个在高校建立的研究型气候与环境观测平台,拥有各类精密大气探测仪器。针对当前气候站仪器分散、数据格式多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大气探测仪器系统集成新思路,利用1台主控计算机完成对所有观测仪器的控制: (1)将已具有网络接口的观测系统(微脉冲激光雷达、大气质量监测系统)通过Hub连接至主控机,利用远程桌面完成对观测子系统的控制; (2)利用PCI总线,扩展主控计算机的串口数量,使TP WVP3000和CE - 318与主控机直接通信; (3)采用电流环技术,将MFR等观测仪器输出的RS232信号经过长线驱动器,能够达到最远2 000 m的通讯距离; (4)对具有美国Campbell数据采集器的近地层观测、辐射、土壤、通量等仪器,使用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将RS232信号转换成TCP数据格式,经以太网口发送至主控计算机,同时创建出与真实串口无区别的虚拟串口,不需要修改原有的基于COM通讯的Loggernet软件。本文方法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多种数字通讯传输方式,实现观测仪器集成式的自动化管理。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沙尘气溶胶对云物理量和辐射强迫的影响
王玉洁, 黄建平, 王天河
J4    2006, 24 (3): 14-18.  
摘要1313)      PDF(pc) (509KB)(2120)    收藏
利用MODIS Aqua卫星反演和装载在Aqua上的CERES仪器观测资料,讨论了我国北方地区2004年3月26 } 28日沙尘暴过程中沙尘气溶胶对云物理特性和辐射强迫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明显改变了云的物理特性,使云滴变小,含水量及光学厚度减少,减弱了云的净辐射强迫,云的冷却效应受到了抑制,相当于大气层顶沙尘气溶胶的增温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