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银川城市热岛效应演变及湖泊湿地降温效果评估
高睿娜, 朱晓炜, 王璠, 翟颖佳, 缑晓辉, 周积强
干旱气象    2025, 43 (1): 97-10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1-0097
摘要65)   HTML2)    PDF(pc) (5590KB)(192)    收藏
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在定量评估的基础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缓热岛效应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1961—2022年银川及周边国家级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和2017—2021年夏季Landsat8卫星资料,对比分析银川城区热岛强度与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关系,并针对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环境的湖泊湿地,选取典型高温过程,定量评估湖泊湿地不同缓冲区距离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1961—2000年银川城区热岛效应不明显,2000年之后城区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和增温速率明显高于参考站,热岛效应凸显;热岛强度与城市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8),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银川城区典型湖泊湿地在夏季高温过程中降温效果明显,尤其500 m范围内地表温度降温效应明显,其中100 m范围内地表温度下降最多(达2.5 ℃),随着与水体距离的增加,降温幅度逐渐下降,距离400~500 m范围内地表温度平均下降0.5 ℃。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CI和MCI干旱指数在宁夏的适应性对比
高睿娜, 王素艳, 高娜, 左河疆
干旱气象    2021, 39 (2): 185-19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2-0185
摘要987)      PDF(pc) (2394KB)(2506)    收藏
利用1981—2017年宁夏1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等资料以及各县市灾情和年度气候影响评估报告,以CI和MCI为干旱监测指标,从干旱日数、干旱强度、典型干旱事件3方面,对比分析2种干旱指数在宁夏气象干旱监测中的差异,探讨其适用性。结果表明:近36 a来,CI和MCI监测的宁夏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的年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减少趋势,但CI的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比MCI偏多,且空间分布特征不尽一致,尤其在北部干旱区差异显著;CI和MCI干旱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CI干旱强度比MCI偏强,且降水偏少越明显,CI比MCI强度越强。对于典型干旱事件,CI监测的干旱强度强,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跨等级的跳跃现象明显,不符合干旱演变特征,而MCI的干旱监测效果更稳定,持续性更好,但干旱程度偏轻。宁夏降水量总体偏少,多集中在5—9月,且蒸发量大,由于MCI放大了更长时间(150 d)前降水的作用,使其干旱表征比实际干旱程度轻,总体上CI比MCI更适合于宁夏逐日气象干旱监测,但2种干旱指数均可反映宁夏中南部气象干旱日数和强度的时间演变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冬季气温月尺度变化特征
高娜, 孙健, 高睿娜, 王素艳
干旱气象    2021, 39 (1): 38-45.  
摘要521)      PDF(pc) (4484KB)(2026)    收藏
基于宁夏20个气象站1961—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OF)分析宁夏冬季气温月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冬季气温S-EOF分析第1模态各月空间型均表现为全区一致型;第2、第3模态各月空间型呈冷暖交替的分布特征。其中第2模态12月空间型表现为偏冷(暖)时1、2月表现为偏暖(冷)特征;第3模态12月及1月空间型偏暖(冷)时2月为偏冷(暖)特征。第2、第3模态时空分布与12月至次年2月乌拉尔山高压脊、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月尺度上的强弱调整过程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当乌拉尔山高压脊和东亚大槽偏强、西伯利亚高压增强时,有利于对应月份气温偏低,反之亦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