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大连地区ECMWF细网格模式阵风预报误差检验与分析
王蕾, 杨景泰, 卞若玢, 隋玉秀, 孙悦程, 周丽丽, 魏瑗瑗
干旱气象    2024, 42 (1): 129-13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1-0129
摘要276)   HTML10)    PDF(pc) (2413KB)(960)    PDF(mobile) (2320KB)(36)    收藏

阵风的预报误差检验对实际工作中的精细化预报订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精细化预报中如何消除误差日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借鉴。选取2017—2019年3~72 h逐日逐3 h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ECMWF)细网格10 m阵风和10 m平均风预报资料,基于大连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实况逐3 h极大风资料进行预报误差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按预报风级和实况风级分类的预报误差对比检验均表明ECMWF细网格预报整体偏大,平均误差为0.96 m·s-1,但具体到各风级时两种分类的预报误差统计结论并不一致,按预报风级分类的检验更符合基于模式预报开展的实际预报工作。以预报为基准统计,各风向、各风级、各站的预报误差均差异明显,风级越大预报偏大的程度越高,风向也表现出随风级增大误差增大的趋势。阵风预报的平均误差具有明显日变化,08:00(北京时,下同)前后误差最大,20:00前后误差最小,主要由10 m平均风的平均误差日变化所致。全部预报个例与实况各时效预报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具体到各风级、风向时,各风向相关性均较好,而各风级的相关系数则明显降低,8级及以上风力预报的可信度大幅下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1971—2018年大连地区冰雹气候特征
隋玉秀, 杨景泰, 李昱茜, 王蕾, 周美娥, 曹波
干旱气象    2020, 38 (2): 249-255.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2-0249
摘要740)      PDF(pc) (690KB)(2779)    收藏
利用1971—2018年辽宁省大连地区7个区域气象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冰雹气候特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多发生在西北部和东部海岛,西南端的旅顺发生概率最低。近48 a来大连地区冰雹总体呈显著递减趋势,且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较大范围降雹或多站冰雹出现的可能性降低;除1月和2月以外,其他月份冰雹均有发生,春秋两季为高发季,其中秋季发生概率最高;中午前后均属于冰雹多发时段,白天冰雹发生概率是夜间的2.3倍,且绝大多数冰雹过程的持续时间不足10 min,多站冰雹持续时间一般高于单站冰雹。大连地区冰雹过程多伴随全区性降水,且以小雨和中雨为主,伴有暴雨的日数仅占冰雹总日数的21.4%,且多为局地性暴雨;当冰雹伴随暴雨出现时,两种天气现象相伴出现在同一站点的概率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