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信息熵的海南岛降水随机性变化特征
邹海平, 张京红, 陈小敏, 李伟光, 白蕤, 吕润
干旱气象    2022, 40 (4): 605-61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4-0605
摘要445)   HTML1)    PDF(pc) (12688KB)(1666)    收藏

利用海南岛18个气象站1969—2018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信息熵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方法,分析海南岛降水随机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月分配的不均匀性由东向西逐渐增大。近50 a来,北部、西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月分配的不均性增强,其余地区总体减弱。海南岛年和四季日降水量随机性空间分布各异,且与暴雨及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时间变化上,海南岛绝大部分市(县)年和四季日降水量随机性增大,尤其表现在四季强降水发生概率增加。春、夏、秋、冬季需依次重点防范中部、西北部、东部和东部地区的暴雨至特大暴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重庆不同天气条件下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特征
邹倩, 陈小敏, 邓承之, 龙美希
干旱气象    2022, 40 (1): 114-124.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1-0114
摘要533)   HTML9)    PDF(pc) (9370KB)(2163)    收藏

利用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重庆沙坪坝站的微波辐射计和探空数据,通过数值模拟检验微波辐射计的亮温精度,并统计分析晴空、有云和降水天气条件下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有云时微波辐射计氧气通道53.85、54.00 GHz亮温与探空观测温度相关性较好;晴空和有云时MonoRTM模拟亮温与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相关性较好。(2)不同天气条件下,微波辐射计反演温度与探空观测值的相关性都较高,降水时4.0 km以下微波辐射计反演温度明显偏高,有云和晴空时3.8 km以下的温度平均绝对误差小于2 ℃。微波辐射计反演的相对湿度与探空观测值的相关性较同高度层温度的相关性差,有云时1.0~2.6 km高度反演的相对湿度平均误差很小,降水时4.5 km以下平均误差也较小且稳定。降水时4.0 km以下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水汽密度平均误差明显偏大,有云时多数高度层平均误差较小。(3)4.2 km以下降水时08:00微波辐射计反演温度的平均误差较大,有云时08:00微波辐射计反演温度和水汽密度的平均误差均较小。说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大气廓线具有可用性,且在稳定大气环境中反演效果更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监测指标修订与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白蕤, 李宁, 陈汇林, 陈小敏, 邹海平, 佟金鹤
干旱气象    2019, 37 (6): 1012-1020.  
摘要316)      PDF(pc) (1525KB)(1743)    收藏
利用海南岛1966—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农业洪涝灾情等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修订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监测指标,基于修订后的指标分析近50 a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修订的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监测指标在原始指标临界值基础上增加22 mm,修订指标计算出的农业洪涝指数与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P<0.05)、0.53(P<0.01)、0.40(P<0.05);(2)海南岛发生大涝次数除1980年代明显减少外,其余时段相对增多;(3)农业洪涝多发区集中在中东部,呈中东部向北部和西部地区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