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低温春涝事件是指春季(主要为3—4月)出现的温度持续偏低、降水偏多的气象现象,严重影响春耕春播顺利进行。本文利用1961—2020年东北地区104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结合海温和相关显著的大气环流指数,通过个例分析,定义了春季低温春涝事件及其判定指标,初步揭示了跨季节尺度下温度、降水等多因子协同作用,以及同期、前期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春季的持续低温多雨是关键影响因素,而前一年秋季累积降水异常偏多是形成严重低温春涝事件的关键因子;前期冬季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呈负位相、春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东北冷涡和寒潮活跃是重要动力条件;前一年秋冬季发生厄尔尼诺(El Niño)事件时,海温异常有利于东北地区低温春涝事件的发生;当低温春涝事件发生后,东北地区当年春末夏初、盛夏和冬季易出现“旱、涝、旱”交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