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CLDAS的格点温度预报偏差订正方法
董春卿,郭媛媛,张磊,胡嘉缨
干旱气象    2021, 39 (5): 847-85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5-0847
摘要804)   HTML22)    PDF(pc) (7128KB)(2592)    收藏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LDAS格点温度实况、中央气象台SCMOC格点温度预报以及山西省站点观测温度,采用非独立性检验综合评估CLDAS在山西区域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训练期订正方案,基于格点实况开展SCMOC温度预报场的客观订正。结果表明:(1)复杂地形对山西CLDAS格点温度实况的精度有一定影响,但最高气温的分析精度优于最低气温,表明地形对最低气温的偏差影响更显著,高海拔地区CLDAS最低气温一般对应为负偏差,低海拔地区一般对应为正偏差。(2)CLDAS格点温度实况的偏差空间分布具有时间延续性,进行简单的系统偏差订正后,最高、最低气温格点实况的精度分别提升1.1%、9.7%,与站点观测更为吻合。(3)基于改进后的CLDAS格点温度实况,采用滑动偏差订正方案,显著改善了山西省SCMOC温度预报的准确率。2019年,滑动偏差订正后的24 h时效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较SCMOC温度预报分别提升2.7%、4.7%,订正后的短期温度预报质量有较大提高,优于预报员主观预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山西强对流天气分类指标与判据的应用
董春卿, 武永利, 郭媛媛, 马丽, 苗青
干旱气象    2021, 39 (2): 345-355.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2-0345
摘要646)      PDF(pc) (1805KB)(2670)    收藏
基于快速循环同化的华北睿图模式的探空分析场和预报场,针对山西4类强对流天气的环境参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强对流天气分类判别指标及判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山西强对流天气的分类预报方案,计算网格点上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概率,初步探讨山西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对流有效位能、K指数、中低层温差、低层水汽饱和度、中层温度以及低层垂直风切变等参数,对甄别山西强对流天气的类型有一定指示意义。(2)山西冰雹、雷雨大风天气与短时强降水、雷暴天气存在差异的主要环境参数是低层(0~3 km)垂直风切变和600 hPa温度。以20 ℃为阈值的700 hPa与500 hPa中低层温差可用来区分雷雨大风与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天气;以4 ℃为阈值的700 hPa温度露点差可以区别短时强降水与冰雹、雷雨大风、雷暴天气。以上可作为山西强对流天气分类的基本判据。(3)分类预报方案对山西夏季强对流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大范围强对流过程中捕捉到可能发生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的区域,该方案的短时预报能力略高于预报员主观预报的平均水平,TS评分约提升0.01~0.0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1955—2014年华北地区低层气旋性风切变的变化趋势及成因
马丽, 郭媛媛, 王晓丽, 邱贵强, 乔钰, 王晨迪
干旱气象    2019, 37 (2): 243-251.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9)-02-0243
摘要533)      PDF(pc) (3010KB)(2346)    收藏
利用1955—2014年华北地区21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环流指数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近60 a华北地区低层气旋性风切变频次的变化趋势和突变、周期特征,并对其演变成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60 a来,华北地区低层气旋性风切变频次呈现显著减少趋势,风切变频次在1967年出现由多到少的明显突变,且在1955—1965年、1992—2000年间存在准3 a的振荡周期,而在1980—1992年间准4 a的振荡周期较显著,这与同期华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周期较吻合。华北地区低层气旋性风切变出现明显转折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在前一年发生了较为显著的调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地形对山西垣曲“0729”特大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董春卿,苗爱梅,郭媛媛,张磊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3-0452
5. 太原城市下垫面扩张对边界层特征影响的个例研究
董春卿,郭媛媛,赵桂香,邱贵强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4)-06-0916
6.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与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关系
郭媛媛,董春卿,苗爱梅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4)-0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