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内蒙古中部地区层状云微物理特征及可播度分析
许志丽, 徐亮亮, 毕力格, 史金丽, 辛悦, 刘沫彤
干旱气象    2025, 43 (1): 126-13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1-0126
摘要53)   HTML2)    PDF(pc) (1011KB)(145)    收藏
对层状云降水云系开展云微物理特征及可播性实时识别研究,有利于提高对层状云降水云系增雨催化潜力的认识,为人工增雨作业实时识别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内蒙古中部地区2018—2019年8架次层状云飞机作业机载探测资料,研究该地区层状云微物理特征及人工增雨可播度特征。结果表明:层状云中云水、液态水、过冷水出现频率分别为59.97%、82.99%、70.84%;液态水含量主要集中在0.001~0.100 g·m-3,过冷水含量主要分布在0.010~0.100 g·m-3,具有较好的引晶催化潜力。大云粒子数浓度平均为8个·cm-3,数浓度大于20个·cm-3的占比14.10%;小云粒子数浓度平均为20个·cm-3,数浓度大于20个·cm-3的占比28.54%。云粒子数浓度总体上较小,70%以上的云粒子位于负温区。层状云中小云粒子数浓度达到15个·cm-3时,云区具有可播度;当可播云区中大云粒子数浓度小于10个·cm-3时,云区具有强可播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云宏观特征分析
李慧, 郑旭程, 苏立娟, 辛悦, 张杰
干旱气象    2023, 41 (3): 434-441.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3-0434
摘要297)   HTML4)    PDF(pc) (2054KB)(1471)    收藏

云是地-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宏观特征不仅与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及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云降水过程模式预报的准确性,鉴于此本文基于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呼和浩特地区毫米波云雷达观测数据,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云出现频率及垂直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多以晴空为主,全年晴空廓线超过了云雷达总采样廓线的70.00%,相比而言,云出现频率较小,6月最高值也仅为43.84%。云类型以中高云为主,云底高度多出现在3.00~4.00 km之间,云层较薄,厚度介于0.50~1.00 km的云出现频率最高。云宏观属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春季和夏季云的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39.71%和35.77%,冬季云的出现频率最小,春、夏、秋季午后云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上午时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