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961—2023年辽宁地区5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再分析数据,采用区域性高温过程的客观识别标准,对辽宁区域性高温过程进行识别与特征分析,并对其环流背景进行分型。结果表明,1961—2023年,辽宁共发生2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单次过程的最大影响范围可占全部监测站点的55.56%;高温过程最早始于5月下旬,最晚结束于8月中旬,其中以6月中旬发生次数最多;多数过程持续3~4 d,占总数的75%。不同年代区域性高温过程的发生频次和覆盖范围有所差异,表现为20世纪60—80年代过程偏少、范围较小,20世纪90年代起频次增多、影响范围扩大。造成辽宁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环流形势主要分为2类:暖高压脊型(21次)和纬向环流型(3次)。初夏与盛夏,主要影响系统均为暖高压脊型;盛夏,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纬向环流型出现频率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