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一种基于累积降水与累积蒸发的气象干旱指数
潘永地, 肖晶晶, 潘彦华, 石界
干旱气象    2025, 43 (1): 1-10.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1-0001
摘要149)   HTML7)    PDF(pc) (2884KB)(234)    收藏

为了克服传统气象干旱指数在计算时依赖历史同期气候概率数据的不足,本文建立了能够反映土壤干旱程度但只需当期降水量、蒸发量资料的气象干旱指数。根据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结合土壤干旱等级,利用干土层表土蒸发强度与水面蒸发强度关系和土壤蒸发计算方法,推导出在累积降水量-累积蒸发量坐标系中的各干旱等级临界线表达式,4条临界线表达式分别对应轻旱、中旱、重旱、特旱4个干旱等级。通过前向逐日滚动计算,将累积降水量、累积蒸发量构成的坐标点到相应临界线距离最大的点作为该临界线的最大距离点,在各临界线最大距离点中以位于最高干旱等级区且离下方最近临界线距离最大的坐标点确定干旱等级,由该坐标点到各临界线的距离构造土壤干旱等级距离指数,反映土壤干旱等级。将土壤干旱等级距离指数与土壤水分测量数据和干旱灾情记录进行比较,发现该指数变化与土壤水分变化高度负相关,与实际干旱影响有很高的一致性。土壤干旱等级距离指数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计算方便、时间尺度短等优点,对干旱监控实际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1905—2018年浙江地温序列构建及其变化特征
肖晶晶, 马浩, 张育慧, 贺忠华, 李娜, 温泉沛, 李正泉
干旱气象    2021, 39 (3): 386-393.  
摘要426)      PDF(pc) (2445KB)(2049)    收藏
基于通过RHtest方法检验订正的浙江68个气象台站1951—2018年0 cm、20 cm月平均地温、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杭州、温州站百年气温资料,利用局部台站观测值全局修正(GAoSV)方法建立浙江1905—2018年年平均0 cm和20 cm地温序列,采用气候倾向率、低通滤波、小波分析、MK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浙江地区年平均地温百年尺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05—2018年浙江年平均0 cm、20 cm地温气候倾向率均为0.2 ℃·(10 a)-1 (P<0.05),0 cm年平均地温的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分别为20.5、16.5和18.6 ℃,20 cm年平均地温的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9.9、16.1和18.1 ℃;(2)气候变暖背景下,浙江0 cm、20 cm地温经历“冷、暖”演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偏冷、之后偏暖,1905—1925年和1991—2018年为两个明显的上升阶段;(3)浙江年平均0 cm、20 cm地温空间分布均表现出北低南高特征,高值区分布在文成、龙泉、丽水和温岭南部地区,低值区分布在安吉、萧山、德清、湖州、长兴等地区;(4)1905—2018年浙江年平均0 cm、20 cm地温在不同时期存在2~6 a、6~8 a和16~20 a的振荡周期,突变均出现在1986年前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2018年5月浙江省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
马浩, 刘昌杰, 钱奇峰, 徐哲永, 肖晶晶, 杨明, 高大伟
干旱气象    2020, 38 (6): 909-919.  
摘要626)      PDF(pc) (4491KB)(2340)    收藏
2018年5月浙江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高温热浪,全省大部极端最高气温达36 ℃以上,局部地区超过40 ℃,多站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纪录;高温累积站次和有效积温均居历史第一位。利用浙江省66个常规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西太副高环流特征量指数资料等对此次高温过程的环流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北是造成极端高温热浪的直接原因,副高的“西伸”与南亚高压的“东进”相向而行;在副高控制下,850 hPa中国东南部至西北太平洋区域形成强大的反气旋式风场异常,浙江地区盛行下沉气流;5月14—18日强高温过程期间,短波辐射通量表现为正距平,“辐射增温”与“下沉增温”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剧了高温的极端性。副高强度和位置的变化与热带和中纬度环流关系密切。海洋性大陆对流活动增强、热带中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对流异常旺盛、南海地区对流减弱、西太平洋无台风生成均是副高增强的有利因素;200 hPa西风急流轴偏北,利于西太副高的稳定维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