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东北冷涡背景下两次强降水干侵入特征对比分析
段云霞, 崔锦, 李得勤, 王月, 班伟龙, 刘青
干旱气象    2024, 42 (3): 357-36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3-0357
摘要248)   HTML14)    PDF(pc) (26587KB)(787)    收藏

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具有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的特点,冷空气的入侵往往对强对流天气的触发具有指示性意义。本文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2016年6月30日和2020年8月3日2次冷涡强降水天气的形势及动力、热力特点,重点对比分析了2次过程的干侵入特征。这2次强降水过程地面均为蒙古气旋配合,从地面至高空动力条件较好。降水发生前,上午天空晴好,对流层中高层有冷空气渗透,近地层湿度大,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强降水发生前,中层干区自西向东侵入,高层高位涡区向下伸展,增强对流不稳定发展,中层位涡接近1×10-6 m2·K·s-1·kg-1可以作为进入强降水时段的指标。干侵入指数呈偶极分布特征,可反映干冷空气和暖湿空气的相互作用,暴雨常发生在干侵入指数的密集带。当中高层干侵入指数正值区向中低层发展时,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干侵入指数对强降水的落区及暴雨的增幅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辽宁省中部一次重污染过程城市间污染差异及成因
段云霞, 李得勤, 田莉, 李霞, 吴宇童, 白华, 班伟龙
干旱气象    2020, 38 (2): 301-31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2-0301
摘要502)      PDF(pc) (6767KB)(2498)    收藏
利用常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环境监测站污染物监测资料以及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等,对辽宁省一次秸秆燃烧引起的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城市间污染程度的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污染物成分为CO,PM2.5质量浓度与CO和NO2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见度受PM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共同影响;(2)营口和盘锦前期1.0 mm以上的弱降水过程对污染物湿沉降作用明显,而其他城市降水量较小反而有利于污染物的吸湿增长;(3)重污染期间,地面至700 hPa高度的水平风速均接近4 m·s-1,大气层结稳定,逆温层明显,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4)除锦州外,其他4市850 hPa和900 hPa高度间0 ℃左右的暖层长时间维持,可能为污染物颗粒表层水分相态的变化、碰并增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5)污染期间,吉林和黑龙江一带存在大量火点,大面积秸秆集中燃烧是下风向辽宁中部地区主要污染源,在有利于污染物积累的天气条件下,需要加强本地和外来污染源的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沈阳市降水量正态分布检验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吉曹翔1,李崇1,陈鹏心1,班伟龙1,白冰2,宋晓巍1,金宇3,梁红1
干旱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