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海温和MJO对2023年西南春旱的协同影响
陆晓娟, 王芝兰, 张金玉, 王昀, 王丽娟, 胡蝶, 沙莎, 王素萍, 李忆平
干旱气象    2024, 42 (2): 166-179.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2-0166
摘要273)   HTML12)    PDF(pc) (60152KB)(905)    收藏

2023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气象干旱,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深入认识这次干旱事件的成因、并为未来西南地区春旱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站点观测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再分析数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的海表温度等,采用T-N波作用通量和合成分析等方法,从海温和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的角度深入探讨此次春旱成因。结果表明:(1)2023年我国西南春旱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3月干旱发生在中部,4月干旱加剧并向西扩展,5月干旱持续。(2)3月北太平洋的马蹄形海温异常导致西风急流偏南偏西,抑制了西南地区的降水。(3)4月印度洋暖海温通过Kelvin波导致孟加拉湾附近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西北太平洋暖海温通过Rossby波导致南海至菲律宾的气旋式环流异常,造成西南地区南部出现偏北风,导致水汽辐散,加剧干旱。(4)5月MJO长时间维持在西太平洋,通过Gill响应引发南海至菲律宾对流层低层的气旋异常,减少偏南水汽的输送,从而使得西南干旱持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重大干旱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李忆平, 张金玉, 岳平, 王素萍, 查鹏飞, 王丽娟, 沙莎, 张良, 曾鼎文, 任余龙, 胡蝶
干旱气象    2022, 40 (5): 733-747.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5-0733
摘要2111)   HTML99)    PDF(pc) (55275KB)(2714)    收藏

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之一。2022年夏季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异常高温干旱事件不仅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是一次罕见的重大干旱事件,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鉴于这次事件的极端性,本文在客观分析此次事件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异常对此次高温干旱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气象干旱指数及土壤湿度监测结果一致表明本次旱情从6月开始出现,7月迅速发展,进入8月后范围进一步扩展、强度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流域内整体气温偏高,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超过40 d。此外,夏季整个流域的蒸散量距平是1960年以来的历史第二高值(仅次于2013年高温伏旱),进一步加剧了长江流域的水分亏缺程度。从环流特征来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西伸、极涡面积偏小及强度偏弱、南亚高压偏强东移,共同导致长江流域的水汽输送条件偏弱、下沉气流盛行,使得整体条件不利于降水发生。而前期拉尼娜事件的持续、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的出现以及春季青藏高原西北部积雪负异常的持续,可能是导致今年夏季环流异常的主要外强迫因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21世纪以来干旱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与展望
王莺, 张强, 王劲松, 韩兰英, 王素萍, 张良, 姚玉璧, 郝小翠, 王胜
干旱气象    2022, 40 (4): 549-56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4-0549
摘要1140)   HTML38)    PDF(pc) (24698KB)(2486)    收藏

干旱是中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干旱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提升国家防旱减灾能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于干旱气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21世纪以来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的与干旱气象相关的科研项目群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成果检索,对干旱监测技术、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干旱致灾特征、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及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与防御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基于干旱气象研究的前沿发展趋势,提出中国未来干旱气象研究应在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高发区综合性干旱观测试验基础上,从不同维度和尺度定量研究干旱形成机理,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和多方法结合的综合干旱监测新方法,揭示干旱致灾机理,科学评估干旱灾害风险,提出具有可执行性的风险管理策略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这对于推动中国干旱气象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2021年夏季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唐懿, 蔡雯悦, 翟建青, 王素萍, 刘远, 陈逸骁, 高歌, 王国复
干旱气象    2022, 40 (2): 179-18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2-0179
摘要893)   HTML15)    PDF(pc) (4797KB)(2381)    收藏

利用1961—2021年中国区域2400余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根据2019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区域性重要过程监测和评价业务规定》,对2021年夏季中国气候基本概况及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2021年夏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由于北方雨季开始时间偏早、强度偏强,南方雨季开始时间偏晚、强度偏弱,以及台风登陆个数偏少等原因,多雨区主要集中在北方。(2)2021年夏季,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气象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复合事件多发,以洪涝、高温、干旱灾害为主,且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显著。其中,区域性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少4.9次,但极端性强,华北、黄淮、江汉等地相继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阶段性区域高温天气多发,区域性高温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3.4次,主要影响黄淮、江南、华南、西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西部、新疆南部等地;南、北方气象干旱并发,区域性、阶段性、复合性明显,区域性干旱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1.1次,华南、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2018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张宇,冯建英,王芝兰,王素萍
干旱气象   
6. 2018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张良,王素萍,张宇,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3-0529
7. 2017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张 宇,王素萍,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2-0331
8. 2017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成因
王素萍,王闪闪,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6-1084
9. 2017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张宇,张良,王素萍,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5-0899
10. 2016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王闪闪,王素萍,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2-0342
11. 2016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王闪闪,王素萍,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6-1099
12. 2016年夏季全国干旱分布及其影响与成因
冯建英,张宇,王素萍
干旱气象   
13. 2016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王素萍,王闪闪,冯建英
干旱气象   
14. 2015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王闪闪,王素萍,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2-0382
15. 2015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张宇,王素萍,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6-1050
16. 2015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王素萍,张宇,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5-0888
17. 2015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张宇,王素萍,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3-0528
18. 2014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段海霞,王素萍,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2-0349
19. 西南和华南干旱灾害链特征分析
王劲松,张 强,王素萍,王 莺,王 静,姚玉璧,任余龙
干旱气象    2015, 33 (2): 187-194.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2-0187
摘要2358)      PDF(pc) (2756KB)(4854)    收藏

利用历史资料记录,考虑西南(云贵川渝)和华南(粤桂)各自不同的孕灾环境(包括气候背景、下垫面状况、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河网分布)、人口密度、经济条件等,分别构建了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干旱灾害链模式,分析各自灾害链链条上的灾害传递特点。结果表明,尽管西南和华南干旱灾害链的链条结构有相似的地方,但各自链条上灾害的传递过程不同。干旱灾害链上灾害传递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西南在轻度气象干旱时就会引起作物干旱,而华南则要在中度气象干旱时才会下传到作物干旱;西南在中度气象干旱就会引起诸如人畜饮水困难和牲畜饲草料不足等问题,而华南则要在重度气象干旱时才会引起相应的问题;由于孕灾环境的差异,西南在重度气象干旱时可引起部分区域的石漠化现象,而华南则除了桂北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出现石漠化的概率小。在同一区域,对不同承灾体而言,干旱等级的下传阈值不同,如干旱达中旱等级就可下传影响航运,达到重旱等级时可下传引发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而达到特旱等级时才可下传导致土壤退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2014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王素萍,段海霞,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4)-06-1031
21. 2014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段海霞,王素萍,冯建英,曾鼎文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4)-05-0872
23. 2013 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段海霞,王素萍,冯建英
干旱气象    DOI: 10. 11755/j. issn. 1006 -7639(2014) -02 -0310
24. 2013 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成因
王素萍,段海霞,冯建英
干旱气象   
26. 2013 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王素萍,段海霞,冯建英
干旱气象   
28. 2012 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成因分析
王素萍,段海霞,冯建英
J4    2012, 30 (4): 660-666.  
摘要1275)      PDF(pc) (2392KB)(745)    收藏

2012 年秋季( 9 ~ 11 月) ,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云南、
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以及西藏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
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2012 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段海霞,王素萍,冯建英
J4    2012, 30 (3): 482-487.  
摘要1224)      PDF(pc) (1300KB)(885)    收藏

2012 年夏季( 6 ~ 8 月) ,我国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西、云南、四川、重庆、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以及新疆、西藏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部分旱区农业、人畜饮水、江河及湖泊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2012 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王素萍,段海霞,冯建英
干旱气象    2012, 30 (2): 298-304.  
摘要939)      PDF(pc) (1778KB)(877)    收藏

2012 年春季( 3 ~ 5 月) ,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西、云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以及湖北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业、人畜饮水、江河及湖泊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