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对极端暴雪的认识,揭示异常影响因子导致极端暴雪的可能性,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2月24日和2月27日至3月1日(分别简称“过程Ⅰ”和“过程Ⅱ”)山西两次大暴雪天气过程的极端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程Ⅰ是一次对流性暴雪过程,由高原槽、地面倒槽和回流的共同作用引起;强烈的西南暖湿急流在“冷垫”上迅速爬升和对称不稳定共同导致潜在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造成过程降水范围集中、降雪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过程中,冷空气迅速侵入,降水相态由雨迅速转为雪。过程Ⅱ是以稳定性为主的降雪过程,受高空槽、地面气旋和倒槽共同影响;在系统性冷空气侵入过程中,形成降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极端暴雪过程;此次降雪过程降水相态变化复杂。两次过程在降水开始前,环流形势、水汽输送机制、不稳定机制和上升运动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过程期间,局地比湿、700 hPa能量和上升运动均较历史同期异常偏大,这是极端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两次过程降水中心均位于降水前6~12 h异常物理量中心的下游,水汽输送和湿层增厚也对降水开始时间有一定指示意义。降水相态的转换与温度的垂直分布和锋面结构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