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增温对冬小麦生长过程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南佳岚, 王冬冬, 王博, 郝子琼, 全礼, 郭伟, 罗志平, 张靖铷, 闫晶晶
干旱气象    2025, 43 (1): 133-14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1-0133
摘要52)   HTML2)    PDF(pc) (4859KB)(143)    收藏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究关中台塬区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及干物质分配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对评估冬小麦的敏感性及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冬小麦品种郑麦1860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环境,分析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气室内外温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OTC内部平均温度较外部高0.8 ℃;增温条件下,小麦各物候期平均提前6 d,且株高明显增加。返青—抽穗阶段,OTC对小麦叶面积有促进作用,而扬花—乳熟阶段,则对叶面积有抑制作用。增温促进根系生长,使单株根系长度增加37.48%,细根表面积增加35.28%,但对根系生物量有抑制作用,OTC处理组较对照组减少7.60%;增温对茎、叶和穗的干物质量均有促进作用,但乳熟期叶干物质量例外。OTC增温对冬小麦营养生长期的功能性状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生殖生长期的功能性状影响不显著,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21/2022年冬季贵州凝冻天气阶段性特征及成因
任曼琳, 李忠燕, 王博卿, 谭娅姮, 王烁
干旱气象    2023, 41 (5): 744-75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5-0744
摘要303)   HTML6)    PDF(pc) (10893KB)(1145)    收藏

2021/2022年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导致贵州省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但凝冻日数总体偏少,呈前期偏弱后期偏强的阶段性分布特征。利用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海温资料等,分别从海温场、高度场、风场、温度场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凝冻阶段性特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南支锋区总体呈前期偏弱后期偏强,为贵州省凝冻阶段性特征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022年1月26日之后,对流层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偏北气流异常强盛使0 ℃等温线南压明显。同时随着偏南气流持续增强,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也迅速增强,并维持低层辐合中层辐散的不稳定层结和上升运动,为贵州省凝冻阶段性特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温度场上,前期暖层较为深厚,冷空气势力前期偏弱后期偏强,为贵州省凝冻阶段性特征提供了有利的温度条件。但由于整个冬季无逆温层存在,导致3次区域性凝冻过程强度均偏弱。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江苏南部一次暖区降水诱发的大雾过程分析#br#
孙明, 王博妮, 艾文文, 夏敏洁
干旱气象    2020, 38 (5): 764-770.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5-0764
摘要210)      PDF(pc) (3819KB)(698)    收藏
利用地面气象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风廓线雷达数据,针对2016年4月2日江苏南部地区一次降水诱发的大雾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之前地面气温高加速了水汽蒸发,促使能见度下降,而降水减弱后期,弱冷空气使得水汽凝结形成冷却雾,致使能见度下降至最低,这是最低能见度与最大雨强出现时间不一致的主要原因。降水之前明显的暖平流、正变温,有利于降水过程中逆温结构的形成,逆温层高度低、逆温强度大是能见度下降的重要条件。雨强最强阶段,垂直方向上低层风速突增,风急、雨强、能见度低引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