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地面气压在纵向峡谷区大风预报中的应用探讨
靳双龙, 刘晓琳, 王勃, 白锦丰, 白爱娟, 张强
干旱气象    2024, 42 (5): 804-81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5-0804
摘要121)   HTML6)    PDF(pc) (10166KB)(531)    收藏

为减少大风天气对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建设和电力输送的影响,通过分析干季频繁发生的大风事件,探索峡谷区风速变化与气压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寻找预警大风的有效指标。该地区因风速预报难度大,数值预报在峡谷区受到限制,因而地面观测尤为重要,尤其是气压变化。本文以金沙江下游四川和云南交界的南北纵向峡谷为研究区,利用峡谷区自建观测站数据,结合水电站坝区的经验预报,研究峡谷区大风事件中风速与气压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风发生前,站点气压通常明显下降,下降值超过7.7 hPa并持续3~6 h后,风速增加的可能性增大;若风速稳定升高持续1~6 h,能达到7级大风。测站的变压值对风速预警极为重要,尤其是3 h变压,当3 h负变压超过2.0 hPa时,地面风速开始增加。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发现,峡谷上下游风速变化存在明显滞后性,葫芦口大桥站通常先于下游1~2 h出现大风。气压差可作为重要大风预警指标,当荒田与葫芦口大桥站气压差达18.1 hPa时,大风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