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福建古田一次对流云人工增雨催化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
谢祖欣, 林文, 李丹, 花少烽
干旱气象    2025, 43 (5): 770-781.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5-0770
摘要19)   HTML1)    PDF(pc) (28583KB)(11)    收藏

对流云是南方人工增雨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重要对象,结构复杂多变;通过数值模式合理评估催化作业过程,进而研究其催化机制,是建立和改进催化作业技术的必要途径,也是评估实际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有效手段。利用耦合了碘化银(AgI)催化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2021年5月4日福建古田人工增雨随机化试验个例开展催化模拟,分析AgI核化机制、催化对云系宏微观特征、降水机制的影响以及增雨效果评估。结果显示,AgI播撒后呈带状扩散,催化前期(09:00—11:00)(世界时,下同)地面降水增量缓慢增加;随后(11:00—13:00)降水增幅加大并出现剧烈波动;13:00后降水增量以负值为主。AgI主要核化机制为凝华核化,核化持续约40 min。AgI播撒后主要通过凝华核化使冰晶数浓度大幅增加(增量约3~9个·L-1),增长的冰晶大部分转化为雪晶,再通过雪晶融化增加云中雨滴质量浓度。此次过程催化影响时间持续约4 h,催化部位绝对增雨量约-0.78~1.24 mm,增雨率约-8.3%~12.1%,总降水增量为4.64×105 t,增雨效果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福建古田人工增雨试验区大气冰核观测研究
胡淑萍, 林文, 段卿, 兰建斌, 林冰, 江善赐
干旱气象    2019, 37 (5): 844-849.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9)-05-0844
摘要649)      PDF(pc) (1690KB)(2592)    收藏
为了解福建省古田人工增雨试验区大气冰核特征,2017年5—6月利用5 L便携式混合云室在古田站、石塔山站开展大气冰核观测,对大气冰核在不同海拔的分布特征、差异、来源及其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当降水强度>5 mm·h-1时大气冰核受雨水冲刷影响明显;(2)不同活化温度下,各站下午观测的大气冰核浓度基本上大于上午;(3)古田站大气冰核浓度与温度正相关,与气压负相关,其余相关性不大;(4)西南来源的大气冰核浓度高于东面台湾海峡来源,相同来源下低海拔大气冰核浓度略高于高海拔;(5)相比我国其他城市,古田试验区测到的大气冰核浓度在活化温度为-20~-10 ℃时偏高,-30~-25 ℃时偏低;(6)当活化温度为-10 ℃时冰核浓度极低,古田试验区宜开展冷云催化人工增雨试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3D GIS的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设计与应用
冯宏芳, 李丹, 廖燕珍, 林文
干旱气象    2019, 37 (4): 683-691.  
摘要410)      PDF(pc) (3961KB)(1772)    收藏
基于3DGIS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接人工影响天气“五段业务”,设计了省、市、县三级通用、上下协同的2D、3D一体化、B/S架构的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系统建立了集约化的全省人影数据库及功能流程,融合应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自动识别作业云体进行作业点条件预警,直观展示全省作业动态并提供导航,实现了实时决策指挥和高效信息交互;利用雷达基数据3D反演及外推技术,在GIS平台上叠加显示3D云团与作业点安全射界,实现作业方案自动设计与3D模拟修订;通过移动通讯终端App自动采集相关数据,实现人影作业信息的快速规范上报与审核入库。系统界面友好,交互性强,有效提升了人影协调指挥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