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ROSE2.1短时强降水自动报警产品在宁夏北部的适用性评估
程瑶, 赵腾, 杨苑媛
干旱气象    2025, 43 (3): 469-478.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3-0469
摘要56)   HTML1)    PDF(pc) (13927KB)(39)    收藏
为提升雷达在短临天气预报业务中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效能,本文利用银川C波段雷达数据及气象自动站降水资料,系统分析了2018—2022年宁夏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ROSE2.1雷达系统,对短时强降水自动报警产品(User Alarm Information,简称“UAM产品”)参数阈值(R)进行修正优化,通过检验评估不同参数下UAM产品准确率等关键指标,最终构建适用于本地的参数体系。结果表明:宁夏北部短时强降水以贺兰山主峰东麓最多,次峰次之,短时强降水强度最强的区域集中在次峰。银川市短时强降水多发于西夏区、贺兰县和灵武市,石嘴山市多发于平罗县、惠农区,但极端性相对银川市较差。参数评估表明,银川市雷达距离<50 km、小时雨量为20~<50 mm及石嘴山市雷达距离50~100 km、小时雨量为20~<50 mm的场景下,R11参数命中率超70%,且综合评分最优。基于该参数优化的UAM产品在报警落区、时间提前量和准确率等方面均有提升,但对于范围较广、强度较强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存在报警强度虚高、虚警率偏高等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贺兰山东麓暴雨天气分型及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研究
陈敏, 陈豫英, 陈荣, 陈宇曦, 杨苑媛
干旱气象    2025, 43 (3): 413-42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3-0413
摘要58)   HTML2)    PDF(pc) (22166KB)(35)    收藏
为加强加密自动站资料在贺兰山东麓暴雨预报中的应用,对2016—2021年该地17次暴雨过程,基于逐时地面气象要素和ERA5再分析资料,按照冷空气强度将其分为冷暖交汇型、暖区型和弱冷空气入侵型,并对比分析其降水分布、环流特征及地面气象要素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冷暖交汇型暴雨高空槽深厚,低层高湿区范围广,但偏南风和水汽通量均较弱,降水范围广,平均雨量大,但降水效率低于暖区型暴雨;暖区型暴雨低层水汽通量及偏南风最强,但高层辐散场最弱,高湿区分散,降水效率高,局地性、极端性强;弱冷空气入侵型暴雨低层暖湿条件优于冷暖交汇型,在高层冷空气触发下,降水量级和对流性强于冷暖交汇型。降水开始前1 h,3类暴雨均降温、升压、风速增大,其中气温变化最明显,露点温度变化各有差异。降水开始前5 h,气温下降、相对湿度上升,以降水前1 h变幅最大,降水开始后趋于稳定,但各型暴雨开始降温时次和幅度不同,相对湿度增长速度不同;露点温度先升后降,降水前1 h至降水后2 h出现极大值;风速变化各有不同。本文得出的指标对于暖区型暴雨效果相对最好,TS评分48.65%,冷暖交汇型次之,弱冷空气入侵型最差。变湿、变压以及露点温度变化3类指标达标率较高(多在50.00%以上),部分超过55.00%,可用于提高暴雨监测预警能力;变温(达标率不足50.00%)和变风(达标率约30.00%)指标预报能力较弱,仍需优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