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四川省极端气温事件与城镇化发展的关联影响
杨静坤, 李谢辉, 雷沁雅, 龚光泽
干旱气象    2024, 42 (5): 744-754.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5-0744
摘要189)   HTML12)    PDF(pc) (8818KB)(453)    收藏

在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速,研究四川省极端气温事件与城镇化发展的关联,对于降低四川极端温度事件的灾害风险和未来城市规划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利用四川省36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气温日值数据、夜间灯光和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网格数据,通过计算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16个极端温度指数,并采用K-means与层次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将气象站点划分为城市、城郊和乡村3类,分析四川省城镇化进程中极端温度事件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与城镇化的关联影响,并探讨1980—2010年、1980—2015年、1980—2020年3个不同时段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变化趋势和不同类别气象站点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四川省1980―2020年极端高温事件呈增加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趋势;城市站点的最高气温极大值、暖昼日数、月平均日较差增加趋势最明显,乡村站点的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减少趋势最明显,城郊站点的夏季日数和暖夜日数增加趋势最明显;极端气温事件的增暖趋势在3个时段都较为显著,且乡村站点的增暖趋势相比城市和城郊站点更为明显;3个时段内,城市和城郊站点的夏季日数均多于乡村站点,而乡村站点的霜冻日数多于城市站点,城市和城郊站点的冷事件减少幅度均小于乡村。研究结果揭示了城镇化对极端气温事件影响的共性和区域差异性,对影响机理的深入研究还有待后续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1978—2017年西南地区干湿时空变化特征
周惜荫, 李谢辉
干旱气象    2021, 39 (3): 357-365.  
摘要425)      PDF(pc) (2776KB)(2083)    收藏
利用1978—2017年91个气象站点1、3、6和12个月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采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MK突变检验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西南地区的干湿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40 a里,西南地区呈干旱化趋势;ESMD分解的模态分量有年际振荡(2 a)和年代际振荡(10 a)特征,趋势分量呈波动性下降,2010年后未出现回升,表明干旱化程度在逐步加深。(2)综合ESMD和MK突变检验得到2000年代初为干湿的突变时间。(3)西南地区干旱强度与湿润强度呈现负相关,大部分区域主要以干旱为主,其中四川西北部和贵州中东部干旱最严重,而四川南部湿润强度级别较高。(4)春季有极端干湿出现,夏季大部分地区以湿润为主,局部发生了极端干旱,秋冬两季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局部出现湿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