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学环流分型研究,有助于提高短时强降水的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利用2005—2022年5—9月逐时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沙颍河流域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的环流形势、降水特征及物理量差异。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暖季短时强降水可分为槽前西南气流型、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西北气流型、低涡切变型和台风低压型5类,其中槽前西南气流型占比最高,台风低压型最少。降水强度方面,槽前西南气流型分布较均匀,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局地性特征显著,西北气流型在西南部较强,低涡切变型在北中部较大,台风低压型在西部及北部高海拔地区较大。降水概率方面,低涡切变型在山区高于平原、北部高于南部,其余型与之相反。5月以槽前西南气流型为主,6月西北气流型最多,7月槽前西南气流型和低涡切变型占主导,8月西北气流型显著,9月则以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和槽前西南气流型为主。日变化特征显示,槽前西南气流型、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和低涡切变型呈双峰型分布,峰值频次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西北气流型呈午后单峰型,台风低压型无明显日变化。单因子分析表明,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和台风低压型水汽条件充沛;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与西北气流型热力不稳定显著,分别表现为较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和较大的850 hPa与500 hPa温差;低涡切变型和台风低压型低层辐合抬升明显;5类短时强降水的垂直风切变整体较弱。联合物理量高概率密度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倾向于发生在不同的物理量组合背景下,对应不同的降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