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效应分析及其在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康凤琴, 王小燕
J4    2010, 28 (4): 455-459.  
摘要2394)      PDF(pc) (188KB)(2277)    收藏

大气中的因子几乎都是相互关联的,在众多的因素中区别出某个因素对研究对象单独的影响效果、或者几个因素对研究对象共同的影响效果在大气研究中十分重要;通过揭露影响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可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有利于认清事物最重要的本质。本文就Stein和Alpert 1993年提出的因子分离方法和Teller和Levin 2008年用在气象分析中的2k析因方法从数学推论到气象应用做了评述,以便更好的应用在各种物理机制的分析和理解上,其中特别要关注的是它们对于交互作用的研究在大气系统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兰州和杭州地区闪电活动与大气不稳定参数关系的对比
刘岩, 李征, 康凤琴
J4    2010, 28 (2): 142-147.  
摘要1486)      PDF(pc) (1007KB)(2289)    收藏

利用甘肃中部地区和浙江地区的闪电定位资料,研究了闪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面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兰州和杭州附近地区在有闪电活动时闪频数与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地区的地面相对湿度、沙氏指数、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能量与其地闪频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杭州地区地闪频数与对流抑制能量的相关性较大,而兰州地区地面相对湿度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再议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人工防雹消雹工作的意义
刘彦忠, 康凤琴, 安林, 康暾
J4    2006, 24 (3): 75-83.  
摘要1530)      PDF(pc) (857KB)(1747)    收藏

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特殊的地域、气候背景和该地域降雹的特点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外冰雹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阐述了在该地域加强冰雹和冰雹云研究的必要性,指出了在当地从事本项研究的注重问题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数值模拟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冰雹云形成的中尺度环境—个例研究
周鬼, 张强, 康凤琴
J4    2006, 24 (3): 5-13.  
摘要1478)      PDF(pc) (1212KB)(2299)    收藏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S,对2003年7月6-8日甘肃南部发生的一次典型区域性冰雹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模拟资料分析了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和局地对流单体群特征的演变。结果表明,模式MMS较好地模拟了这次冰雹天气过程和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特征;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和中高层西北气流为本次降雹过程提供了环流背景,地形等局地因素是本次冰雹天气发生的重要条件;对流单体主要在海拔较高的山脊处生成,并向低海拔地区移动传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主要与地形和中高层风速风向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人工防雹消雹业务技术问题的讨论
安 林,张 强 ,康凤琴 ,王遂缠 ,李宝梓4,芝永华 ,石用伟,苟浩锋
J4    2006, 24 (1): 53-56.  
摘要1695)      PDF(pc) (92KB)(1124)    收藏

通过对目前人工消雹业务技术现状的分析,以地( 市)级观测台站或单部雷达观测台站为基础,讨论了人影业务技术体系、业务支持系统、作业指挥系统各自的范畴和关系以及人工消雹作业指挥系统相对普适性的可能性及其实现方式与实现程度;定量限定了业务操作过程中“ 宁空勿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工消雹作业指挥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通过对目前人工消雹业务技术现状的分析,以地( 市)级观测台站或单部雷达观测台站为基础,讨论了人影业务技术体系、业务支持系统、作业指挥系统各自的范畴和关系以及人工消雹作业指挥系统相对普适性的可能性及其实现方式与实现程度;定量限定了业务操作过程中“ 宁空勿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工消雹作业指挥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亚马逊上空的烟雨云
康凤琴
J4    2004, 22 (2): 82-89.  
摘要982)      PDF(pc) (378KB)(1665)    收藏

人们观测到亚马逊森林大火的浓烟减小了云滴的大小,使降水产生延迟。因为清洁云在云底以上1.5km处就可以产生降水,而被污染的云中这个高度要抬升到5km以上,在火成云中就要到7km以上了。云中低层被抑止的降雨和气溶胶沉降使得水份和烟尘向高层输送,高层的云就像能卸下很多污染物的‘烟’。在抬高了的降雨启动高度上,由于相变触发的上升气流导致强的雷雨、大雹以及其他类似的云体突破云顶进入平流层,在平流层沉降的污染物和水汽的辐射效应对气候系统有深刻的影响。大气中激发的风暴在更高层释放出潜热,这就从本质上影响了区域和全球的环流系统。这些过程共同影响了水份循环、大气中污染物的分布以及大气环流的动力学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兰州周边地闪分布特征
李照荣, 陈添宇, 康凤琴, 庞朝云, 杨增梓, 丁瑞津, 安林
J4    2004, 22 (2): 45-51.  
摘要1356)      PDF(pc) (307KB)(2912)    收藏

利用2000年和2002年设在兰州的闪电定位仪资料,分析了兰州周边地区地闪的日频次变化、强度谱分布和累计百分数、日均月变化、闪电密度、极性等特征,并与山东地区的分布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兰州周边地区的云—地闪电中负闪占绝大多数,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正负闪的比值在午后至次日凌晨大于其均值;总地闪和负闪的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变化,正闪的双峰特征不明显;兰州西南偏南的渭源和陇西县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闪电空间分布中心与冰雹发生源地和影响区对应一致;闪电多发区与地形和气候背景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