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识风雹发生前后对流系统的热动力演变特征,加强新型探测资料在风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利用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资料,对2014年4月18日凌晨发生在重庆西部地区的一次强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雹过程为典型的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悬垂特征和径向速度辐合明显。风雹发生前,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湿度跃增明显,风雹发生前1.0~3.0 h,K指数、850 hPa与500 hPa假相当位温差(θse850-500)、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0~3 km垂直风切变(Vertical Wind Shear,SHR0-3)等指数随时间临近明显递增,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在风雹发生前0.2~0.5 h达到波峰,风廓线雷达显示中低层的垂直速度随高度波动较大;多次风雹过程的参数共性显示,风雹发生前0~0.5 h,微波辐射计25.00 GHz亮温、Cn2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面积( )都有明显增加趋势,风雹发生前0~10 min, 均大于-500 dB·km阈值。观测站降雹时,垂直积分液态水和地面到高空的垂直速度差均达到最大,Cn2在中低层跃增大于阈值-120 dB。以上特征对识别风雹的发生有较好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