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洞庭湖滨湖小时风速及湖陆风变化特征
谢益军, 黄菊梅, 杨伟, 黄天赐, 吴浩, 袁泉
干旱气象    2025, 43 (1): 54-6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1-0054
摘要81)   HTML4)    PDF(pc) (4658KB)(219)    收藏
了解洞庭湖湖陆风风速在大尺度气候背景下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对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水上交通运输以及防灾减灾等有参考意义。利用1954—2021年岳阳站小时风向风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滨湖风速和湖陆风风速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4个时次的风向风速特征方面,02:00、08:00、20:00(北京时,下同)基本一致,均以偏东风、陆风为主,14:00则以偏西风、湖风为主,且14:00风速明显大于其他时次。年际尺度上,滨湖风速和湖陆风风速4个时次的变化趋势一致,4个时次滨湖风速和02:00、08:00、20:00陆风风速均表现为明显减小趋势,而14:00湖风风速变化不显著。月际尺度上,除20:00外,02:00、08:00、14:00均在7月风速达到峰值;14:00冬季各月以陆风为主,其他各月以湖风为主,02:00、08:00、20:00各月均以陆风为主;全年以汛期湖风风速最大。小时尺度上,2004—2021年24 h逐时风速与湖陆风风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陆风频率高于湖风,10:00—17:00风速较大且以湖风为主,各月09:00—18:00出现时长为3~10 h的湖风。突变检验发现4个时次风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显著下降,但仅14:00风速于1970年附近突变,4个时次湖陆风风速突变点在2002年或2003年。探测环境变化导致湖风风速和短时间风速增大并不能改变风速长期减小趋势,换仪器对风速及湖陆风风速影响均较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湖南省地表高温遥感评估指标构建和特征分析
韩沁哲, 刘海磊, 范嘉智, 吴浩, 陈磊士, 欧小锋, 韩沁真
干旱气象    2024, 42 (3): 367-375.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4)-03-0367
摘要230)   HTML3)    PDF(pc) (13410KB)(695)    收藏

基于长时序遥感产品构建地表高温评估指标,分析湖南省近20 a地表高温分布特征,可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首先利用2002—2021年的MYD11A1、MYD13A1、MYD09GA长时序数据回归计算日地表高温数据集,然后基于百分比法、百分位法和趋势比率法构建地表高温遥感评估指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使用日地表温度大于等于45 ℃面积占比作为日尺度的地表高温等级阈值划分指标与气象预警指标一致性最好,湖南省地表高温年最大值以2013年为转折点增加显著;基于百分位法确定的湖南省年尺度的地表高温极端阈值(40.2~64.1 ℃),可作为高温强度的评价指标;利用湖南省地表高温趋势率来评价湖南省地表高温年增减趋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长株潭城市群和洞庭湖区的快速增温、衡邵干旱走廊的极端高温需要重点关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湖南省汛期降水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蒋元华, 曾向红, 段丽洁, 汤亦豪, 吴浩
干旱气象    2021, 39 (4): 554-562.  
摘要485)      PDF(pc) (6835KB)(2075)    收藏
摘要:利用1980—2018年湖南省汛期9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以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作为重要指标,分析湖南省汛期降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历时增长,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呈幂函数规律减小,降水量贡献率则呈线性增加趋势。短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高,降水量贡献率低;长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低,但降水量贡献率高,是汛期降水主体。短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湘南高于湘北,而长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湘北高于湘南。(2)近10 a短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都呈线性增加趋势,而长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则呈下降趋势。(3)各量级降水事件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等级增加呈幂函数规律减小,降水量贡献率则随降水量等级增加呈线性上升趋势。暴雨虽然发生频率低,但是汛期降水的贡献主体。小到中雨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大致表现为湘南高于湘北;而大到暴雨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湘北高于湘南。(4)小到大雨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年际变化不显著,暴雨等级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小雨降水事件降水量贡献率年际变化不显著,但是中雨和大雨等级降水事件降水量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暴雨等级降水事件降水量贡献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突变前后湖南株洲市设计暴雨参数变化特征
吴浩, 曾向红, 吴贤云, 张剑明, 蒋元华
干旱气象    2019, 37 (5): 850-85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9)-05-0850
摘要412)      PDF(pc) (763KB)(2468)    收藏
近年来,湖南株洲市暴雨呈多发之势,城市内涝日趋严重,排水防涝设计暴雨参数发生变化。利用湖南株洲市国家基准站1963—2017年逐分钟降水资料,通过滑动平均提取16个历时逐年最大降水量样本,探讨株洲市气候突变前后设计暴雨强度及雨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株洲市暴雨日数及年最大降水量在1983年存在一次显著突变,突变后暴雨日数增多、雨强增大,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突变前,各历时年最大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不显著,而突变后则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且120 min及以上历时通过显著性检验。突变前后不同重现期下各历时暴雨雨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大,且随着重现期增大、历时延长,雨量差值增大。短历时和长历时暴雨雨型突变后都出现雨峰位置前移、雨峰雨量增大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株洲市城市内涝频发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湖南夏秋干旱及环流异常特征
张剑明,廖玉芳,吴浩,张建军,赵辉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3-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