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上海雷暴大风时空特征及其预警有效性评估
周伟东, 戴建华, 管理, 傅洁, 陈浩, 王蕊, 吕青
干旱气象    2025, 43 (4): 637-645.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4-0637
摘要34)   HTML0)    PDF(pc) (19062KB)(152)    收藏

为提升雷暴大风预警信号的有效性,并在准确率与时间提前量之间实现科学平衡,基于2016—2023年上海地区245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及9个区气象台预警信号,采用百分位法与天气学分型方法,对雷暴大风预警信号进行系统评估。 结果表明,雷暴大风主要发生在4—8月,7月最为频繁;其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午后至夜间高发;沿江沿海地区易出现特强雷暴大风;雷暴大风预警信号的集中发布时间较实况峰值提前约1 h。整体有效性评分为14.1分(总分100分),特强雷暴大风的平均得分为28.2分,其中暖式切变型得分最高(49.2分),静止锋切变型最低(12.1分)。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及静止锋切变型雷暴大风过程中,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个例分析显示,东北冷涡影响下的高空冷涡型特强雷暴大风预警得分相对较高,但与其他过程类似,当风力达到12级以上时,预警发布时间往往滞后于实况。副高边缘型雷暴大风影响范围较广,各区预警发布普遍及时,有效性评分整体较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