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西宁市短历时暴雨雨型及重现期极值降水特征研究
王紫文, 赵海涵, 余迪, 汪洋, 陶世银, 李万志
干旱气象    2025, 43 (1): 153-161.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5-01-0153
摘要80)   HTML6)    PDF(pc) (3688KB)(175)    收藏
暴雨雨型和极端强降水重现期是城市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重要气象参数。利用西宁市国家基本气象站近60 a逐分钟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宁市暴雨过程进行雨型分类和特征分析,并利用耿贝尔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和广义极值分布对11种不同历时年最大降雨极值的概率分布进行拟合,评价拟合优度,并推算各历时降雨极值重现期。结果表明:1954—2022年西宁市共出现暴雨95场,过程累计雨量为25~40 mm,暴雨日数年际差异较大,整体呈增加趋势。暴雨雨型以单峰型为主,占总暴雨场次的85.3%,主要出现在7—9月。单峰雨型中,峰值多位于降水过程的前中期;雨量高值时段为20:00—次日09:00,高频率时段为23:00—次日09:00,两者并未完全重合。不同历时降雨极值的概率分布均较好地服从耿贝尔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和广义极值分布,其中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拟合精度最高。Ⅰ类雨型中小时降雨量最大达43.7 mm,超过100 a一遇的水平,Ⅱ类雨型的最大小时降雨量达38.1 mm,超过50 a一遇水平,Ⅴ类雨型的最大小时降雨量接近20 a一遇水平,其他雨型的最大小时降雨量在2 a一遇到10 a一遇水平。通过确定西宁市暴雨雨型和雨量极值的重现期,可以为城市内涝防治和室外排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灾害风险因子的青海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李万志, 张调风, 马有绚, 冯晓莉, 余迪, 陈冀青
干旱气象    2021, 39 (3): 480-485.  
摘要487)      PDF(pc) (1515KB)(2103)    收藏
利用1961—2018年青海省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对青海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在青海省东部和南部,较低地区主要在青海省西部。(2)孕灾环境脆弱性整体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西北地区脆弱性风险较高,东南部较低。(3)承灾体暴露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在青海省东部,其他地区风险较低。(4)防灾减灾能力较高的地区主要在青海省西北部,而青海省南部和东部防灾减灾能力较低。(5)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总体自东向西递减,高风险区主要在青海省东部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在青海省西部地区。(6)青海省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由于致灾因子危险性及承灾体暴露性都较高,低风险区主要是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较低,且防灾减灾能力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