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掌握重庆水稻生育期连阴雨的发生规律与成因,科学指导水稻生产防灾减灾,基于1991—2020年重庆市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再分析资料,研究重庆水稻不同种植区及不同生育期的连阴雨气候特征和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各种植区全生育期的连阴雨均呈减少趋势,其中,中部减少趋势最明显,连阴雨发生站次比气候倾向率为-0.33·(10 a)-1;东南部连阴雨发生站次比最高,达1.18,但减少趋势最弱;东北部连阴雨发生站次比最低,仅0.55,且预计阴雨灾害将进一步减少。水稻营养生长期的连阴雨发生频次最高,生殖生长期最低。空间分布上,水稻全生育期连阴雨发生频次东南部最高,单点最大值达1.80;东北部最低,单点最小值仅0.27;高值区分布在重庆偏南区域,不同生育期略有差异;而低值区始终位于东北部。连阴雨发生最为频繁的营养生长期,各地区均受负位势高度异常控制,南北位势高度梯度减小,冷空气南下易导致连阴雨发生。连阴雨发生频次最高的重庆东南部,水汽起源于太平洋,由副热带高压外围的东南暖湿气流提供。营养生长期的水汽输送带相比苗期更偏南,呈西南向分布。